首页 > 专题栏目 > 改革开放在基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巧媳妇”巧手创业 携乡亲共走致富路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16 10:56:41   

1490730f-9ed4-4b59-b883-eabc8e7bc965.jpg

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

a6b12f32-e6ef-45f8-b257-b90f3b4b0653.jpg

和质检员一道抽查产品质量。

国庆节黄金周,许多人选择了外出游玩或在家休息,但对于27岁的董敏来说,这几天,却是她和她创业基地的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工期的黄金期。

10月7日,在华龙区岳村镇寨里村的寨里制帽厂,30余名女工在赶制各种帽子。董敏算了算,国庆节7天,大家一共加工了大约2万顶帽子。

董敏是黑龙江人,少时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自16岁起到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制帽厂打工。打工期间,董敏工作认真,积极肯干,先后多次被派往外地学习,掌握了精湛的制帽技术。其间,董敏结识了来自岳村镇岳村集村的翟亮星。二人在工作中互帮互助,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并于2015年10月结婚。2016年,翟亮星回乡探亲,看到家乡仍比较贫穷,就决定和董敏一起回乡创业。

2017年4月,两个年轻人白手起家,东拼西凑了30余万元投资款,在寨里村租赁一处厂房,购置了缝纫机等机器,从帽子的代加工开始做起。董敏的制帽技术很好,她负责招募工人并手把手教授工人缝纫技术,严把产品质量关。除此之外,董敏还定期组织工人到郑州、青岛等地学习先进的制帽技术,不断优化制帽工艺。截至目前,董敏已对200余名女工进行了培训,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

由于帽子的质量好、口碑好,经过不到1年的发展,董敏和翟亮星就从做代加工转为直接承接青岛一家外贸公司的帽子订单。他们生产的帽子,出口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今年4月,为扩大生产规模,董敏和翟亮星在清丰县固城乡新建了一个创业基地,购置了剪裁机、熨烫机、锁眼机、缝纫机等,安排50余名女工从事帽子加工。

董敏制帽厂雇佣的女工,不限年龄,且不限工作时间,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今年63岁的翟凤梅是岳村镇西岳村人,老伴过世得早,儿子儿媳皆外出打工。白天,她除了接送孙子孙女上学、做饭,其余时间就到制帽厂上班,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八九百元。翟凤梅说:“我很满足,在家门口就能挣零花钱,可不赖。”除了这两个基地,对于实在不能外出的家庭妇女,董敏还采用送原料上门、上门取货的办法,为30余名妇女开辟了就业渠道。截至目前,董敏共安排105名农村妇女就业,制帽厂年产销各种帽子120余万顶,年创利润100余万元。

创业路上,董敏也曾遭遇一系列困难:资金匮乏、场地局限、亲人阻挠等。孩子年幼无人照看,她只能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督促生产。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咬牙坚持了下来。她的努力,也获得了各级妇联的肯定和支持。今年7月,河南省妇联等部门将董敏的制帽厂评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并奖励资金1万元。县、乡妇联积极为制帽厂申请小额贷款,助其加快发展。

“在外面发展得再好,终究有一天要叶落归根。还不如趁着年轻,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发家致富,这样更有意义。”谈起未来,董敏表示,明年打算再建个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走上致富之路。(记者 段利梅 高林 文 / 图)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