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楼张村位于清丰县仙庄镇,村内约600户2000人。长期以来,该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缺乏致富手段,但现在,村“两委”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借此带动村内的群众共同致富。目前,赵楼张村食用菌基地已如期竣工,含100座食用菌大棚,即将投用。改革发展,最可贵的是行动,是实践,是创新。这一切,离不开该村党支部书记石庆西。
自清丰县委号召发展“党建+扶贫+食用菌”产业以来,仙庄镇认真谋划,积极响应,广泛宣传发展食用菌大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镇党委的宣传动员下,2016年4月,石庆西勇于创新实践,投资10万元利用闲置彩钢棚建设了2座恒温棚,总面积1100平方米,采用多层种植的模式,种植双孢菇。为了种好双孢菇,石庆西多次随镇里的干部到南乐县和山东省莘县等地的食用菌企业和种植基地学习先进种植模式和经验,并多次邀请镇食用菌龙头企业的技术指导员现场进行指导。通过努力,石庆西自主学习了备料发酵、播种覆土、控温控湿等技术要点,并利用错峰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双孢菇一年种植两次,每次可产3茬,掌握了技术要点后,种植管理并不复杂。2017年,石庆西种植的双孢菇喜获丰收,当年净收益5万余元,不仅自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务工群众致富。对于这个从未接触过的产业,大家热情高涨,信心倍增。通过2年的种植经营,石庆西意识到,食用菌产业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帮助群众致富的产业。
2018年,听说镇里的“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正在谋划选址,他主动找到镇里的负责人,表明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他创新观念,勇于实践,通过积极协调群众,在村内流转土地120亩,规划建设了100座食用菌标准棚和烘干厂房、菌种培养室等配套设施。他还积极对接外地的食用菌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从湖北随州市引进一家合作社合作种植经营,谋划种植花菇、竹荪、羊肚菌等,目前已初步达成合作协议。
赵楼张村的食用菌产业,未来可期。小小的蘑菇将为村民致富撑起希望之伞。(记者 史式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