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改革开放在基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撑开致富伞 迈上脱贫路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31 06:54:14   

虽未入冬,但霜降后的早晨已有了冬的寒意。

10月26日7时许,南乐县杨村乡程庄村程正勋家的小院里,摆满了自行车、电动车。西屋小型雨伞加工厂的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10余名妇女一边高声说笑,一边埋头在机器前忙碌着。欢声笑语,机器“哒哒”声,像一首轻快的交响乐,萦绕在农家小院的上空。

去年10月,程正勋的妻子胡占玲在亲人、乡邻和驻村第一书记江占兵等的积极帮助下,开办了这个雨伞加工厂。

“之前家里条件不好,想出去打工又出不去。当家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干不了重活,也没啥技术,在家门口打工,钱少得可怜。”胡占玲说,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都是正花钱的时候。

国家的扶贫政策让程正勋夫妻俩看到了希望。在江占兵的帮扶下,程正勋通过“雨露计划”,考取了水电工证,打工工资一下子涨到了每月3000元;胡占玲也被介绍到邻村雨伞加工厂工作。

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好转,胡占玲又有了新的想法:“孩子要上学,家里还得照看,一天来回跑4趟。不想跑来跑去了,我想自己干。”

她先是和老板商量,让老板分一部分订单给自己,自己找人来做。接着又去找江占兵,请他协调资金问题。

“没有等靠要的想法,自己主动干的热情很大。”江占兵说。他不遗余力地协调胡占玲的开厂事宜,为她申请户贷资金5万元。

胡占玲又找亲戚、邻居借了一部分钱,凑够了开办工厂需要的资金。

厂子开起来了,关键是招来人做工。“刚开始,买了20台机器,只招来了仨人,村民还不太相信。”胡占玲苦笑着说。

没办法,胡占玲找江占兵帮忙的同时,自己也努力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她说:“来干活的都是妇女,还得忙家里的事,做工时间不能保证,我就给她们一天一结工资,只要她们来干活了,不管干多干少,都是当天结算。”与此同时,江占兵还通过村内大喇叭,动员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前来务工。

慢慢地,来干活的妇女多了,但有的年龄偏大,技术不熟练,胡占玲就手把手地教她们。“前两个月,我都是一把伞一把伞地验收,得保证不能出现质量问题。”胡占玲说。

就这样,胡占玲的雨伞加工厂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短短一年时间,加工厂就实现年产值20万余元、净利润4万余元,用工15人,带动贫困户6户。

如今,雨伞加工厂不仅成了妇女们挣零花钱的“幸福地”,还成了她们制造快乐的“欢乐屋”。

今年71岁的牛自峰说,干活最少的时候,她一天能拿二三十元,一个月最低也有六七百元的收入。

“在家坐着有啥意思?在这里能挣钱,又不耽误接送孩子,还有人说说话,心情都好了!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今年70岁的王改存高兴地说。

说起以后的打算,胡占玲信心满满:“资金再充裕点,就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张利敏 通讯员 冯云丽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