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改革开放在基层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豫北崛起石化城
——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21 07:01:35   

0-2s.jpg

国家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 (记者 贺德敬 摄)

濮阳,是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

1975年,濮参1井喷出工业油气流,标志着中原油田的诞生。1983年9月,为支援中原油田勘探开发,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

30余年间,历届市委、市政府站位高远,立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抓好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一批又一批濮阳人以满腔热情和精湛技术投入石油化工产业建设大军。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已由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2017年,我市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47家,主营业务收入1186亿元,约占河南省石化产业的1/5,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6年,经过深思熟虑、研究论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60余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按照规划,2030年,濮阳新型化工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3500亿元。届时,一艘体系健全、功能完备、产值超群的化工行业“航母”,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崛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可以说,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是历史赋予我市的光荣使命。

1975年9月7日6时许,在濮阳县户部寨镇高村南500米处,钻井队在濮参1井钻至2607米深处时,一股强劲的油气流挟着泥沙喷涌而出,声如雷鸣,震惊四野。

呼啸的油气流宣告我国东部又一个大油田——中原油田的诞生!随后,数万名石油大军从祖国四面八方会集中原,在道路不通、通信不灵、物资短缺的困难条件下,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征程。

1983年10月26日,刚刚就任的市委书记吴贵增在市直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团结奋斗 建设新濮阳》的讲话。他说:“为什么要在濮阳建市,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就是因为濮阳有一个大油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把濮阳市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城市!”

以中原油田的油气资源和产业链优势为基础,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一大批大型能源化工和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在我市落地生根。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构成了我市的强大经济支撑,拉动我市经济迅猛腾飞。

借力中原油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使我市由黄河故道、盐碱沙滩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城,迅速崛起成为全国闻名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并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

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启动建设新型化工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将其打造成濮阳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领跑: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背靠大树好乘凉。我市基础化工原料丰富,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市及周边300公里范围内拥有580万吨石脑油、1710万吨甲醇、360万吨醋酸和860万吨混合芳烃等生产能力。这些都为我市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在化工产业人才储备方面,我市目前拥有化工方面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近10万人;拥有3家院士工作站,24家博士后工作站及研发基地,2家国家级和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濮阳技师学院等院校为我市化工产业发展培养并积蓄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在此基础上,我市一大批知名化工企业冉冉升起,在国内外化工产业中崭露头角:

中原大化是亚洲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三胺泡沫塑料生产技术等填补了国内空白。

蔚林化工是国内橡胶助剂品种最为齐全、规模较大的企业,已成为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橡胶助剂生产型企业,产品出口4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进入我国橡胶工业100强企业之列。

……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形成炼化420万吨、烯烃60万吨、芳烃100万吨、甲醇70万吨、尿素52万吨等生产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化工产业链,具备了较好的产业格局,一个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正在领跑中原大地。

转型:“高”与“新”交相辉映

作为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步匮乏,我市也存在发展之痛:仔细梳理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我们不难发现,我市整个化工行业仍存在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企业之间关联程度较低、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延伸较少、功能化学品、高端功能材料等产品较为欠缺等诸多问题。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