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杨孟林:仁心洒满双拥路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17 07:40:49   

“白衣秉丹心,针走百恙除。”这是对市三院中医康复科主任杨孟林的褒奖,更是杨孟林40年治病救人的真实写照。

今年60岁的杨孟林,出生于南阳新野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82年,他应征入伍,成为原安阳地区武警支队的一名战士,在部队卫生室工作。

“感谢部队对我的培养,否则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谈及从军经历,杨孟林一再重复这句话。

事实正如杨孟林所说,1983年,他受部队所派,前往洛阳764医院学习。正是这次学习,奠定了杨孟林的医者仁心。

当时,杨孟林和医院医生前往当地大山深处为老乡义诊。当看到那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病、肩周炎等疾病又无钱医治的老乡,经针灸治疗后顺利摆脱病痛、争相感谢他们时,被深深打动,他感受到医生的价值,更见证到了针灸的神奇。

从那时起,他与中医针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学习针灸,杨孟林常步行十几里山路,到新华书店查阅书籍。因为买不起书,他将书中的内容抄到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十几本。夏天炎热,他就晚上在路灯下学习;冬天下雪,他依然穿着军大衣在路灯下看书。

为掌握针灸操作技能,杨孟林经常拿着针在自己身上扎,全身一度布满了针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杨孟林的针灸技术突飞猛进,可以独当一面。回到部队后,他又通过专门学习,逐渐成为针灸按摩的行家里手。

1985年,杨孟林被派到濮阳市武警支队医院,在那里专职做中医大夫。那时候,他的针灸技术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专家,被业内誉称为“神针”。

1996年,杨孟林转业到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二年就成为医院康复科主任。但他并未止步,而是孜孜以求提升技术。1999年,他向小针刀专家施晓阳拜师学习,熟练掌握了小针刀技术,成为了濮阳市城区掌握小针刀技术的第一人。

学用不能脱节,杨孟林创新思路,练就了属于自己的“独门秘籍”。他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摸索配制出配合针灸治疗的内服药酒和外用膏药。他还将针灸和筋针及摸筋正骨复位手法相结合,治疗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膝关节病等疾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从医40年,杨孟林已经成为我市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小针刀、针灸推拿、摸筋正骨复位等专业疗法。保守估计,40年来,杨孟林为5万余名患者祛除了病痛。

这些年,根据国家规定,针灸治疗中,收费一般按扎针的多少收费。有些医生,就刻意给病人多用针。而杨孟林,则是能少用则少用,为的就是给病人省钱。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看着一个个病人解除痛苦是我每天最快乐的事情,让我感到一生没白活。”杨孟林说。

除了治病救人,军医出身的杨孟林始终心系部队。在每年八一建军节到来之前,他都会和濮阳军分区联系,前去给战士们上“健康课”,讲解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护。杨孟林说:“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对战士们在训练中经常容易受伤的部位比较了解,告诉他们防护办法,对战士们有好处。”

每次听完讲解,总有战士对他说:“你真的很懂我们,不愧是一名老兵。”

杨孟林还经常走进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为干部职工讲“健康课”。杨孟林说,这两个单位的退役军人多,以此表达对军人的敬意。

“拥军优属,人人有责。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医生,我将在拥军路上一直走下去,为双拥工作出点力。”杨孟林表示。记者 岳彩寒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