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出彩河南人”第四届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在郑州举行,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瑞强荣获“河南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这也是刘瑞强继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河南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后的又一殊荣。5月29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办公楼见到了刘瑞强,现场聆听了他的故事。
主动请缨展现铁肩担当
“埃塞俄比亚正处战乱时期,那里更需要外科医生,让我去!”2020年3月,得知医院要挑选一名副院长担任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2批医疗队队长,刘瑞强主动请缨。
当时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埃塞俄比亚贫穷落后且战乱频发,条件分外艰苦。“说实话,我那时也害怕,但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干部、一名退役军人,就应该时刻以大局为重,为组织排忧解难。”刘瑞强坚定地说,“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是国家。”
出国前一个月,刘瑞强的父亲被查出患肺癌晚期,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正是需要他床前尽孝的时候,这让他一时难以抉择。妻子宽慰他:“家里有我,你尽管放心去工作。也就是一年时间,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2020年11月,刘瑞强带着家人的鼓励和宽慰,揣着忐忑与不安,带领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2批医疗队,奔赴万里之外的非洲。
刘瑞强这一去,与父亲却是永别。出国一个月零七天后,父亲没能熬不过病痛的折磨而撒手人寰。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刘瑞强如万把钢刀扎在心尖。他哽咽地说:“作为唯一的儿子,没有在他老人家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伴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共克时艰续写中非友谊
刘瑞强是军医出身,早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因品学兼优,以特优生被选拔到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这段绿色军营生活使他受益良多,也为他出色完成急难险重的援埃医疗救助任务打下了基础。
“开弓没有回头箭,越是这种情况越不能自乱阵脚,必须坚持走下去。”刘瑞强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作风,带领队员同心前行、共克时艰,为疫情和战争笼罩下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送去了希望。
医疗队共服务当地居民33699人次,门诊10869人次,指导手术1068例,抢救危重患者153人次、心血管危重患者50人次;完成疫苗接种19808剂次,诊治新冠病人近200例,均治愈无1人死亡;实现了工作零差错、疫苗零损耗、人员零感染,为海外新冠疫苗注射树立了标杆,为祖国“春苗行动”全面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医疗设备设施短缺,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如何因陋就简,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我和队员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刘瑞强说。
机缘巧合,2021年2月,刘瑞强无意间在医院器械仓库找到了中国政府在8年前捐赠的膀胱、前列腺电切镜后,几经调试,终于使开展泌尿外科内腔镜诊疗成为可能。
5月27日,刘瑞强在提露内丝·北京医院主刀进行了第一例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以此为起点,刘瑞强带领队员开创了受援医院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例免除开刀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第一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第一例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
医疗队还创造性自制了膀胱测压装置、类彭宫机功能装置、微创脑室外引流手术器械等多项特殊检查,填补了提露内丝·北京医院的多项诊疗技术空白。
授人以渔打造当地队伍
刘瑞强工作细致,凡事多想一步。他说:“我常这样想,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医疗条件仅靠‘输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学会‘造血’。”
为了给当地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刘瑞强费尽周折买了一台投影设备,带头写教学PPT,和其他队员利用休息时间,对当地百余名医护人员进行各专业技能培训。在刘瑞强的悉心培养下,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唯一一名泌尿科医生阿达姆,已独立完成多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开展了膀胱、尿道等一系列手术。
刘瑞强和他的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尊敬,省卫健委三次收到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埃塞俄比亚驻中国大使馆的感谢信和表扬信,新华社、新华非洲网、《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医疗队的先进事迹。
凡过往皆序章。面对荣誉,刘瑞强说得最多的是:“我受之有愧,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是医疗队团结协作的结果。我既是医生又是退役军人,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随时请战,奔赴一线!”本报记者 岳彩寒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