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每年的5月12日国际护士节这天,他们有鲜花、有掌声、有精心组织的文艺会演、有慷慨激昂的表彰大会。又一年国际护士节到了,如今的他们,虽然没有了鲜花掌声的衬托,却有了相互鼓励的情义;虽然没有了功勋卓著的表彰,却有了众志成城的豪气;虽然没有了载歌载舞的会演,却有了共渡难关的坚毅。
为核酸检测做准备。
5月10日,晨曦初露,东方欲晓,马路边花池里的叶片上还挂着露珠,经过身旁的微风也还未退去前夜的寒凉。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吴淑媛已经站在了值班室里,认真清点着即将进行的医护人员内部核酸检测采样的用具。而此时挂在墙上的时钟,显示的时间正是凌晨4时20分。
“人员名单、签到表、手套、消毒液……”吴淑媛认真地清点着每一样用具,一样都不能少,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将要接受核酸检测采样的医护人员负责。
为市民做核酸检测采样。
4时30分,600余名医护人员已经在门诊楼前集结完毕。和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一样,他们是每天第一批接受核酸检测采样的人。做完核酸采样后,他们将奔赴不同社区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与此同时,十余辆专车已经在医院里等候。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孙坤然告诉记者,车辆是为远途核酸检测采样的医护人员准备的,而近点的核酸检测采样人员,都是自行骑车去社区。10余分钟后,做完核酸检测采样的医护人员带着医院准备的简餐——面包和牛奶,开始相继离开队伍。
为街头值守的民警做核酸检测采样。
5时30分,一辆开往中原油田区域的专车上,一名年轻的医护人员闭着眼睛吃完了最后一口面包。她几乎连轴转了三天,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从前于她而言漫长的路途,如今她一闭眼就到了……
最难的是入户核酸检测采样,尤其是油田的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甚至楼梯间里还堆积着杂物。穿着笨重的“大白”,稍有不慎防护服就可能被楼道里破旧的楼梯扶手和管道损坏,无纺布的鞋套同样经不起长时间的磨损。
然而,这些困难于医护人员而言都足以克服,让他们真正担心的是时间和效率。“我们跑着上楼、下楼、入户采样,一户人家最快也需要3分钟,一个小区里少则十几户,多则上百户。”一名医护人员这样说。几个小时的时间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尚且弥足珍贵,更何况是这些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大白”。因为核酸检测采样后,等待着他们的还有值班、会诊以及原科室病床上的病患。
“无论有多少医护人员,都不够用,每个人都需要休息,他们真的太累了。”孙坤然这样说。
他们真的太累了。
他们需要休息,可他们无暇休息。这些医护人员中,有人前脚刚进家门,换了身衣服的时间,就接到电话要到岗开会;有人每天间隙往返回家,只是为了给哺乳期的孩子喂奶,随后立刻回归岗位;有人三天三夜没有离岗,困得不行了就在值班室里打个盹儿。他们太累了,但他们顾不上休息。因为他们知道,在疫情中,这是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小区里的医护志愿者,担当邻里硬核“守护者”。
20时,最后一辆外出采集核酸的车辆回到了医院。等待他们的不是休息和假期,而是夜班病房里传来的呼叫铃声。消毒、吃饭、换好工衣,他们暂时告别了因为疫情而临时组建的核酸检测采样队伍,默默地回到了自己值班科室……
22时15分,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和护理部值班室里,几名医务人员正在进行名单归集。统计的是第二天可以外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的人员名单。归集完毕后,5月11日凌晨1时,提醒“准时集结”的信息已经出现在了每一名即将参与新一轮核酸检测采样医护人员的手机里。
一袭白衣,敬佑生命;默默担当,舍己为人。在全市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市医护人员的足迹遍布社区、街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这个众志成城的五月,我们心怀感激,于国际护士节之际,我们谨向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医护人员表达由衷的敬意。记者 赵春晖/文 僧少琴/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