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转运,扫码登记、排查管控、维持秩序,送菜送药、扶残助幼、邻里守护……疫情来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积极响应,争相奔赴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线。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年轻,我报名!”“我经常做志愿者,我参加!”……一句句请缨上阵的话语,虽然简短,却句句铿锵有力,令人热血沸腾。
据统计,自5月4日我市出现新一轮疫情以来,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勇毅担当,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来,凝聚起了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他们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抓本职工作不放,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濮阳日报社作为舆论宣传的主力军,在确保采编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积极组织68名没有采编任务的同志下沉社区,参与人数超过70%。他们听从安排,积极参与到维护秩序、核酸检测、值班值守等志愿服务中,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高度称赞。而在采编一线的40余名记者和编辑,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大家都明白,疫情就是命令,党媒记者的肩上,扛的是记录历史的责任和使命,还有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嘱托。濮阳城发投集团全体干部职工,抽出69人到所在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另有6人全天候服务正在施工的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和马颊河清淤疏浚工程项目,力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不受影响。
——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创新思想和途径,丰富群众的居家生活。健身操跳起来、颈椎保健操做起来、心理辅导热线开起来……连日来,市工人文化宫搭建职工抗疫云端阵地,积极整合我市职工中具有文艺、健身、心理等方面特长的志愿者40余人,成立文艺、心理、健身小分队,先后推出抗疫书画作品云展示4期,展示书画作品60余幅,征集发表一线职工抗疫文学作品30余篇,录制推送心理防疫、居家健身小视频12节,并组织开展抗疫歌曲线上拉歌,先后有20余人录制歌唱视频并通过云端向外推送,传递了抗疫正能量,丰富了居民生活,提振了全市职工同心抗疫的精气神。
——他们尽己所能、捐资捐物,为疫情防控作贡献。5月10日,市民邵燕宾联合华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向我市方舱医院捐献价值5.8万元的加气砼块,解了方舱医院建设材料短缺的燃眉之急,并协调公司技术经理留在现场参与项目建设。同一天,濮阳县阳光花园小区居民戚治保来到物业中心,捐赠1000公斤白萝卜;市海阳服装有限公司和市红十字会分别为濮阳技师学院捐赠了枣糕蛋糕、方便面、火腿肠、医用口罩等,助力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路上,大家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更收获了感动。华龙区黄河办前合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赵登伍因长时间开展信息录入工作,手指僵硬得伸不直,护目镜在脸上勒出了两道深深的印子,但他却笑称:“这是人生最美丽的印章!”捐献建设方舱医院物资的邵燕宾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在疫情中尽自己所能,为濮阳办一点点实事,感觉心里很踏实、很欣慰。”
当前,我市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面临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的三重压力。为充分发挥全市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5月10日,市委组织部即向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斗堡垒、彰显先锋模范,在重大斗争中无愧于市委重托、无愧于先锋模范、无愧于群众期盼,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防线”。
初心永擎,方可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咬定目标、坚决果断,分秒必争、以快制快,一定能够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的目标,助力濮阳早日回归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