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6日,凌晨6点,我早早起床到小区核酸检测点排队,有人提前到了,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但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哪怕是三四岁的小孩子也戴好口罩安安静静地等待。因为大家都知道,在疫情肆虐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濮阳每一次都能幸免于难(没有大面积爆发疫情),不仅仅是政府在努力,更是这座城市所有人都在努力。
旁边花园里杏花开得绚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我的心被喜悦填满,因为我觉得这次检测过后,如果没有新增加确诊病例,濮阳应该会解封。这份自信缘于我对濮阳这座城的信任,无论在疫情肆虐时,还是在暴雨突袭时,濮阳人都以自己的智慧与坚强赢得胜利。很多人说濮阳幸运,也许,濮阳真的幸运,但我更愿意相信,所有幸运的背后都是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坚强付出。
盘点本次疫情,作为土生土长的濮阳人,我觉得有必要骄傲一下。
骄傲之一:有效快速应对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3月9日凌晨发现确诊病例后,对滨阳社区等相关小区封控,并开始全员核酸。紧接着,濮阳全城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下发工作人员居家办公通知,为切断疫情传播线,火速拉起防疫警戒线,在封控区、管控区口,在高速及国省干道路口,不分昼夜24小时值守……政府公务人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再次以战士的姿态投入抗疫,因为只有采取最坚决、最迅速、最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最好的成绩控制疫情。
骄傲之二:政府给力精准抗疫
这次防疫,濮阳政府做到了精准防控,全市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控区,并精确到将某一栋楼调整为中风险,没有出现大规模隔离小区、隔离街道的情况。管控区与防控区居民生活不受影响,春天的龙湖风景如画,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的市民在龙湖散步、赏花,大家不扎堆、不聚集,在疫情阴霾下安静地欣赏春之美,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共享盛世繁华。
骄傲之三:普通民众表现优秀
濮阳市民遵守防疫人员要求,该隔离就隔离,让核酸检测就排队去检测,合理有序准备日常生活用品、不囤货、不扎堆,听从工作人员安排。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把少聚焦、勤洗手、戴口罩的防疫措施牢记心中,这已经成为濮阳人的自觉行为习惯。
骄傲之四:志愿服务温情互助
作为志愿之城,在每次重大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都会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身上的红马甲成为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组织居民有序采集核酸,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菜上门、送药上门等琐碎而又重要的工作。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无局外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高效的抗疫机制、坚决的抗疫态度和团结抗疫氛围下,濮阳战无不胜。
骄傲之五:供电公司彰显央企担当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也是疫情防控的“生命线”。3月10日下午19点10分,国网濮阳供电公司接到濮阳市抗疫指挥部用电申请,为省卫健委调集的8台核酸车、2辆移动P2+微生物实验室和5座移动方舱提供电力保障。公司各部门快速响应,迅速组织40名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参战,公司总经理秦江坡现场督战,经过9个多小时的连续作业,3月11日凌晨4点45分顺利完成送电任务,本次临危受命刷新了“濮电速度”,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央企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濮阳供电公司的一员,工作群里第一时间看到恢复送电信息的时候瞬间泪目,因为我知道,电网职工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再一次刷新“濮电速度”。
骄傲之六:白衣天使坚强守护
今天凌晨我在朋友圈发了两张排队核酸检测的测片,很快就收到很多朋友们的祝福,其中一条信息打动了我,我们4点半先到医院采自己的核酸,然后再到小区。这位朋友叫侯杰,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也是十分有爱公益的志愿者。
医者仁心,每一次与病毒赛跑,冲锋在最危险阵地上的永远是以白衣作为战袍的“白衣天使”,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只知道防护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减少去洗手间的时间,检测期间他们不吃不喝,我们不知道的是,每次检测完毕,他们还要处理医疗垃圾,待所有医疗垃圾转运完毕工作才算结束。
再好的太阳,也有照不到的地方。濮阳的抗疫自然不可能十全十美,这就像每个人都在拼命向前奔跑,但不一定都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但我仍然热爱这个城市,热爱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因为我们虽然没有宏大的目标,但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把自己做好了,整个城市也就好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