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华龙区铜锣湾检测点正在进行第四轮核酸检测。
3月12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记者在我市各个采样点看到,现场分为等候区、登记区、采集区等区域,地面画出一米间隔线,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引导下排队采样,一切按照程序规范、有序、高效进行。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有利于早发现、早隔离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3月9日,我市突发疫情后,为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连续进行了三轮市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并且逐渐扩大每轮的检测范围。其中:第一轮主要对华龙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进行了检测,共采样893460人,全部检测完成后,经复核发现阳性病例4例;第二和第三轮检测范围在第一轮4个城区的基础上扩大到濮阳县城区、清丰县马庄桥镇镇区,第二轮共采样918299人,全部检测完成,发现阳性0例,第三轮共采样953039人,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同时,对华龙区隔离点和封控区的重点人群,采用两天三轮核酸检测,已采样2017人次,其中华龙区2013人次、开发区4人次,均已全部检测完毕,结果全部阴性。
“我市研发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每5秒钟刷新一次,每5分钟自动向市大数据平台推送一次。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看到全员核酸检测的采样、待转运、转运中、已接收、已检测的人数和各县区的检测进度,一旦检测到阳性病例,系统立马就会显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核酸检测指挥调度中心相关负责人手指着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大屏幕说,在全员核酸检测中,信息化手段有力提升了检测质量和效率。记者通过大屏幕清晰地看到,截至3月12日下午2时30分,全市共采样312.6万人,已检测4.2万人。
除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推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我市还加快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合理筹建固定实验室和方舱实验室。各县区按照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员,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有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单管检测能力已达21.39万管/日,其中濮阳县4.3万管、清丰县2.378万管、南乐县2.448万管、范县2.509万管、台前县2.355万管、华龙区1.779万管、开发区0.5万管、市直医疗机构5.628万管,提前完成省定500万人以下城市达到日均20万管核酸检测能力的目标。另外,随着国家20合1检测技术的推广运用,按照全市377万人口,在全市大规模核酸筛查时,完全能够保障24小时内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以及另有30%力量对隔离点、发烧病人、封控区等重点人群进行单采单检的任务。
同时,今年1月初,我市结合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情况,对全员核酸检测方案进行了细化,对采样点、采样人员、样本转运车辆及转运路线等情况进行了完善和明确。目前,全市共设置固定采样点4030个、流动采样点236个;有采样人员12877人(濮阳县2200人、清丰县1700人、南乐县1366人、范县1659人、台前县1554人、市城区4398人);有固定采样样本转运车辆669辆,核酸样本转运人员881人。另外,各县区和市直9家医院还建立600余人应急采样突击队,每人配置一个应急箱,每组配备固定车辆和物资,疫情发生时能够协同数据和流调专班进行人、物、环境采样工作,形成闭环管理。
“目前,全体核酸采集员和应急突击队员均熟练掌握核酸检测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采集方法。此次疫情,全员核酸检测充分上演了‘濮阳速度’,展示了濮阳核酸检测的能力和水平。”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王莹/文 黄立/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