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晨曦”速度 凝聚青春力量
——记疫情防控一线的“晨曦”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1-19 08:31:39   

13977人,

53820人次, 213400小时。 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 这是“晨曦”速度,这是青春力量,这是青年担当!

速度与力量 在党旗下凝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共青团濮阳市委吹响集结号,号召全市团员青年、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起来,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为家乡奉献青春力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五县四区应声而动,一条条请战信息纷至沓来,“晨曦”的大学生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全市89个乡镇办,招募13977名“晨曦”大学生志愿者,累计上岗服务5382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约213400小时。

1642552016(1).png

从老队员到新队员的薪火相传

在“晨曦”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加入了‘晨曦’,找到了组织,我终于也能为家乡奉献一份绵薄之力了。”

就读于洛阳理工学院的韦毕成,2021年暑假偶遇“晨曦”,便一直活跃于“晨曦”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当时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现在他已经是队伍的“主心骨”了。

“我很庆幸认识了‘晨曦’,结识了许多和我一样志同道合的大学生。”

一年后的今天,韦毕成已经成长为开发区“晨曦”的骨干力量。设置岗位、分配任务、沟通协调,连续7天协助交警在高速路口排查入濮车辆的韦毕成,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脸上洋溢着最灿烂的笑容。

“接到我们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安排好高速路口的队员,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村里,协助村干部进行全村核酸检测。”韦毕成还是开发区王助镇大村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的队长,这些大学生都是受他影响,成了“晨曦”的一员。“虽然很忙很累,但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来自范县辛庄镇张庄村的张胜甫,就读于河南城建学院 。他是范县“晨曦”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第一届骨干,两年来的寒暑假一直坚持做志愿者。

在范县“晨曦”的“1+4+13”分区管理工作法中,他就是“13”分之“1”,配合辛庄镇团委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协助镇团委书记成立辛庄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他经常通过微信朋友圈、QQ空间动态向高中同学以及学弟学妹展示“晨曦”风采,鼓励老队员邀请自己同学加入志愿服务队。辛庄镇“晨曦”已由最初68名队员发展成现在的286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今年寒假,他再一次带领这支286人的年轻队伍站在了守护家乡的第一线。

从2020年到2022年,正是无数像韦毕成、张胜甫一样的大学生志愿者薪火相传,才一点一滴汇聚成了濮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磅礴力量。

志愿者“新兵”要做志愿服务“模范生”

很多第一次参与“晨曦”志愿服务的“新兵”,坚守在防疫岗位上践行“螺丝钉精神”。

就读于南阳师范学院的张孝硕和河南工业大学的孟梓杨是小学同学,两人数年后的偶遇,竟然是在社区卡点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同为大一新生的他们,这个寒假都加入了示范区“晨曦”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就读于郑州轻工业大学的赵强博和张孝硕是高中同学,他也加入了示范区“晨曦”大学生志愿服务队。

“我们认为‘螺丝钉精神’和志愿服务的含义异曲同工,我们愿意做家乡的一颗螺丝钉,只要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们可以服务在每一个志愿岗位上。”这是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的董晓灿,看到团市委的招募函后,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了解到市妇幼保健院需要志愿者,便主动请缨参与到疫情防控一线,协助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车辆疏导、“两码”查验、物资运送。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但是经过岗前培训,董晓灿上岗以后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他被妇幼保健院团委任命为“情系妇幼”临时团支部书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庄严的宣誓词响彻濮阳县城东办事处龙腾社区,这里的12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即将走上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之际,自发地重温入团誓词,立志以最坚定的意志、最无畏的气概、最顽强的作风,用初心和使命构筑起为家乡防疫的“坚强堡垒”。

志愿服务的魅力,就是以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从一个人感染另一个人,从而吸引更多人。“晨曦”的魅力,就是让志愿服务在更多大学生心中和行动中落地发芽、开花结果。

1642552047(1).png

“20岁”向家乡展示青春的力量

13个乡镇办、574个行政村,一天半时间,2532名“晨曦”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完成范县全县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信息排查等工作。

600个核酸采样点,816个采样台,2000余名“晨曦”大学生志愿者,迅速投身范县核酸检测实战演练一线。

像范县一样,五县四区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成为助力全民核酸检测演练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这一刻,“绿马甲”遍布全城。

“你们如雏鹰展翅,在防疫战场,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保卫家乡父老的生命健康。是你们,让城关镇的冬日增添一抹青春靓丽的‘志愿绿’;是你们,在寒冬腊月用不畏艰险的身影绘就热忱的‘中国红’。谢谢你们,让我们感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谢谢你们,让我们在忙碌的基层工作中,重新拾起为民请命的斗志昂扬……”这是台前县城关镇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收到的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是对他们的默默付出最真挚的肯定。

20岁的他们,不为掌声,不求鲜花,不求赞美,只为心中那份真诚与热情,只为身上那份责任与担当,尽己所能,向家乡展示青春的力量!

“你们守护家乡,我们来守护你们”

若需要,召必回。在高速卡口、在核酸检测点、在社区服务中心、在村口值班点,团旗始终在战“疫”一线飘扬,“绿马甲”的身影始终挺立于疫情防控一线。

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为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团市委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供了专属风险保障,上岗一批,办理一批,确保志愿者上岗保险全覆盖。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保障工作,团市委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战疫情,动员市青企协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防疫物资;市、县两级团委深入村庄、社区、高速卡口等防控一线看望慰问大学生志愿者,为志愿者送上符合标准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

团属媒体持续发力,市、县两级团委充分运用新媒体形式,在各级团组织微信公众号全面及时准确转载发布权威信息,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讲好大学生志愿者的感人抗疫故事。广泛宣传,充分展示大学生志愿者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全方位做好志愿服务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在全市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好舆论氛围。

下一步,团市委将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寒假实践认定全覆盖,分级开展表彰激励。表现特别优秀的大学生吸纳进“晨曦”骨干队伍,并向其就读学校寄送表扬信,让大学生志愿者真正感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勉励广大志愿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时代有呼唤,青年有担当。新时代青年以奉献的姿态为青春书写最美注角,以互助的旋律为青春唱响最美赞歌,以进步的力量践行青春的最美信仰,以青春之名,让志愿花开!

濮阳市“晨曦”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萌芽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之初,正式成立于2020年5月,1支市级总队、8支县区分队、1.8万余名大学生奋勇冲锋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学第一线,拼力战斗在抗洪救灾的最前沿,踊跃投身于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保实践、城市社区治理的大舞台,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万个小时。

“晨曦”以其出色的表现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濮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社会集体”“濮阳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河南日报客户端、《濮阳日报》等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