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等“老字号”,问品种、问客流、问价格,他还掏钱买了几盒麻花和栗子羹,送了两盒给身旁的一名小男孩。习近平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节日期间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数量充足、品类丰富、质量可靠,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快乐过年。
置办年货,是中国人过年的“重头戏”,尤其“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更是春节期间老百姓各类支出中最不可或缺的消费品。腊月是置办年货的高峰期,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生活必需品备货量较平日会大幅上涨。
大店小铺的货架,连着最基本的民生。
年货供应情况始终是习近平的“特别关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春节前考察,他就前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泉菜市场,关心“菜价涨了没有?”“本地菜多不多?”在几个摊位前,他详细了解白菜、洋芋、西红柿、洋葱等蔬菜价格。听到菜价稳定,习近平点了点头。
这些年,习近平经常在春节前到市场、超市、店铺转一转,查看市场供应、年货供销、物价运行等情况。从内蒙古锡林浩特爱民社区超市到云南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再到山西平遥古城的特产店铺,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习近平的“新春足迹”。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通过视频亲切看望慰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留守的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他说,过年过节,安全不能忘。批发市场既要在拓展货源、丰富品种、保证质量上下功夫,也要在加强食品检测和市场管理上下功夫,让首都市民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粮油肉蛋奶果蔬菌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确保千家万户在新春佳节吃上“平价菜”“放心肉”“新鲜果”。
中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还要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稳不稳,涉及千家万户的“小账本”,也事关治国理政的“大账本”。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