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指示精神,落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编好新发展规划、发挥新发展优势、抢抓新发展赛道、培育新发展硬核、创优新发展环境“六新”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濮阳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实施意见》。
总体指导思想:构建“一高、四新、两能”产业发展模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前瞻30年,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以“1236”战略布局为引领,全面统筹创新转型、产业转型、空间转型、绿色转型、开放转型、治理转型,构建“一高(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四新(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两能(氢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重构产业体系、重塑发展优势、提升城市能级,形成内生动力稳健强劲、社会民生和谐幸福、生态环境绿色优美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总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生产总值实现3000亿元目标
到2025年,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实力、内生动力和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规模倍增发展,培育形成2个千亿级、3个500亿级、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生产总值实现3000亿元目标。
城市全新定位:实现“六个转变”
(1)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转变。
(2)实现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转变。
(3)实现全省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向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转变。
(4)实现沿黄生态发展区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转变。
(5)实现区划边缘向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转变。
(6)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
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城市能级品质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富强濮阳、生态濮阳、创新濮阳、幸福濮阳和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
战略布局:统筹推进“1236”战略布局
“1”:做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这一龙头。加快濮濮清同城化,推进市域一体化进程,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2”:坚持“创新+生态”双效赋能。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建设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
“3”:打造“三大枢纽”。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位资源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6”:做强“六大产业”。建设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原氢城,重点推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氢能、人工智能“两能”未来产业崛起。
突出创新转型主引领,激发高质量动力活力
(一)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二)壮大高水平创新主体
(三)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
(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强化产业转型硬支撑,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一)以“五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1)抢滩占先新兴产业。
(2)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3)高位嫁接传统产业。
(4)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5)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二)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1)拓展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
(2)培育文旅文创融合新业态。
(3)涵养城市文化底蕴。
(三)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1)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挥空间转型新优势,构建高能级城市发展平台
(一)发展枢纽经济打造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
(1)打造交通物流枢纽。
(2)打造华北能源枢纽。
(3)打造北方水利枢纽。
(二)推进市域一体化建设省际区域中心
(1)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
(2)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3)推动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
(4)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5)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走好绿色转型新路径,保障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全面实施碳达峰行动
打造开放转型新格局,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一)完善全方位开放布局
(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四)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提升治理转型软实力,塑造城市发展品牌形象
(一)深化改革攻坚提升治理能力
(二)增进民生福祉彰显治理效能
(1)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2)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
(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4)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记者 段利梅 综合整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