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河南能源真改革才有新天地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10 08:43:53   

编者按

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打响以来,经过连续两年的持续攻坚,改革红利得到释放,转型发展初见成效,我省国有企业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以“三煤一钢”为重点的国有工业企业一举扭转了连年大幅亏损的局面,创近五年最好水平。这充分说明,从国有企业面临困境到国有企业效益提升,改革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招。

今年是我省三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决胜之年。本报特派出四路记者,总结梳理“三煤一钢”2017年扭亏增盈的举措和2018年改革发展的构想,展现我省国企持续深化改革、锐意转型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河南日报记者栾姗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以下简称“河南能源”)的扭亏为盈,在外界看来是个奇迹。

这家全省最大的国有工业企业,2017年盈利13亿元,同比减亏增盈88亿元,三年来首次实现盈利;2018年1月,盈利1.6亿元,同比增长94.46%,数据一路飘红。

而此前,河南能源的情况与现在有天壤之别:2015年底,资产负债率高达82.2%,仅当年需支付银行的利息就高达115亿元。难怪当时不少人把河南能源看作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

改革则活,不改则亡。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重整行装出发。面对严峻的形势,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被称为“1+N”的系列国企改革实施意见,从工业企业着手,特别是从在河南举足轻重的“三煤一钢”着手,着力解决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混合所有制的推进、化解产能等突出问题。河南能源也由此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推动企业从持续亏损到扭亏为盈,走出了一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

甩掉“包袱”:负担减轻了,利润上去了

压垮骆驼的是哪根稻草?绝不仅仅是那“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压在它身上的所有重物。

“企业负担减轻了,利润自然上去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富国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改革,就是拿掉压在国企身上的“稻草”。

河南能源是省属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大块头”,无论降成本、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去杠杆、市场化债转股,还是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各项改革任务均占到全省的50%左右。

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剜的都是自己的肉。

2017年,河南能源面对矛盾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不利因素,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动真碰硬,从供需两端入手精准发力,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工具箱,打出了一套统筹联动的“组合拳”,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实现了绝地奋起,各项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去产能、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重点改革工作,更是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肯定。

降成本——改革不能像自由市场买卖商品一样,斤斤计较,挑肥拣瘦。

社会包袱重,河南能源先下决心“瘦身”,涉及254个家属区51.9万户的“三供一业”全部实现属地化管理,仅永城市地方财政就承担了近两亿元。“没有企业发展哪有地方发展呢?所以不能分彼此。”永城市委书记李中华说。

管理层级多,河南能源再下决心“健体”,144家法人单位领导干部勇摘“官帽”服务大局,管理层级由六级压减到四级,企业内部办事效率提升一倍。

去杠杆——市场化债转股是企业降杠杆增活力的有效举措。

2017年,煤炭市场价格呈现回暖态势,河南能源紧抓政策和市场双重机遇,以“股+债”方式投资偿还有息负债,125亿元市场化债转股资金在全省率先落地。“企业资质好、发展有潜力,我们自愿来配对。”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曾俭华说。截至目前,河南能源市场化债转股签约总规模累计达475亿元,如全部落地盘活,企业资产负债率可降低7.5个百分点。

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就难以实现。

2017年,河南能源关闭54对矿井、出清1002万吨产能,转岗1.3万多名煤炭职工。“我们或鼓励自主创业,或开展劳务输出,或举办月嫂培训,煤炭职工新饭碗可以这样捧。”鹤煤公司劳资部负责人崔得桥说。河南能源算好债务、资产、人员、土地四本账,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和依法破产两条途径妥善处置33家“僵尸企业”,超出年度计划15家。

“河南能源的改革任务点多、面广、线长、量大,他们甩掉身上的‘包袱’,河南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肩上的‘包袱’就减轻了一半。”一位长期关注河南国企改革的专家这样说。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