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新时代“兴文化”的使命任务

作者:光明日报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01 11:51:12   

要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就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探索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与公益性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主义冲击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功利化倾向与非功利化的人的审美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用新的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以国际视角和全局视野看待文化建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地域概念与边界壁垒被打破,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西方话语霸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为本土文化争取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要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应当担负起的重大使命。

在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上,“兴文化”就是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要努力建立自身的话语体系,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国故事能否讲好,中国声音能否传开,关键要看我们的话语外国人是否愿意听、听得懂,入脑入心,引发共鸣。要充分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特点,充分考虑海外受众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了解外国受众的喜好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采取差异化、定制化的传播手段,实现传播话语的转换,实现中国故事本地化,真正把中国故事生动地讲好。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国际传媒网络和文化传播模式,着力统筹政府各部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多举措鼓励并调动社会组织、研究机构、文化团体等社会民间团体的参与;运用大数据,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在走好融媒体发展道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同时,更加重视非专业性的传播媒体、新兴媒体及其他人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渠道;完善内容供给,提供融合中国视角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传播。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