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浙江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之一

作者:武卫政 孙秀艳 顾春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20 10:57:27   

主动立法,完善制度,制定标准  

有效护航“两山”转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搞突击行动,要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守护好绿水青山,这是湖州人的信条。  

2015年7月,湖州刚刚获得地方立法权,首部地方法规聚焦哪里,全市上下非常关注。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调研,征求各方立法意见建议。很多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不约而同地提出,湖州是“两山论”的诞生地,最大特色就是绿色,一定要在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当时,市人大代表、安吉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胡恒怡直截了当地建议:“希望市里制定的第一部法规,就是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方方面面,立法从何入手?是先制定对照上位法的实施条例,还是从零开始,体现地方特色?  

“当时市委明确提出,湖州要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全面推进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市委有要求,百姓有期盼,我们人大当然要有行动。”湖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育琴告诉记者,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围绕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立法,通过立法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的共识,为湖州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6年4月28日,有较强可行性、操作性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获得通过,于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全国首部就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专门立法,遵从上位法,并针对当地情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我们做环保工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湖州市环保局生态处处长章元星说,比如针对生态补偿面临法律依据不足、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明确规定政府建立以资金补偿为主,实物、技术、政策、智力补偿为辅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并明确了补偿的范围和对象。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为保障《条例》真正落地,湖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将《条例》中的38项主要工作任务细化分解。相关部门据此出台了配套办法。  

《条例》只是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法”,光有它还不够,要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地方法规体系必不可少。  

湖州确定了“1+N”的立法计划。“1”就是《条例》,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总体规定,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N”即制定一批生态文明领域专项地方法规,结合实际,在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城乡建设、生态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分批、逐步构建地方法规体系。  

2017年1月,《湖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今年元旦,《湖州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实施,春节期间除夕至初五的PM2.5浓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1.4%,空气优良率100%;河道管理条例、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地方法规规章,也正在加紧调研起草。  

“两山论”的核心,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互相转化,除了法律护航,还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我们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资源总量管理与节约、环境治理与市场体系等方面,建立了一批切实管用的制度。”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文明办主任倪跃田说,比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自2014年起,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占县区党政干部实绩考核比重达30%以上,2017年达到35%以上,所辖县区都根据乡镇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考核评价。  

徜徉于湖州乡村,游人常常为其美丽而惊叹。但对专业人士来说,是不是美丽乡村,不能靠眼睛看,而要拿标准去比对。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样,环境提升做得如何,产业经营成效几何,公共服务推进是否均等……评价都有相应标准,一点不能含糊。  

湖州的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包含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700余项。《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建设方案》,细化明确了7个子体系、25个方面、116个子类别及4858项标准。另外,城乡一体、循环经济、绿色矿山、美丽公路、绿色制造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创建有标准,示范有模板,湖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变成了可复制、可效法的模式。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