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强筋健骨集聚发展动能
——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03 07:10:01   

强筋配图.jpg

范县产业集聚区濮王化工产业园正在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记者 贺德敬 摄)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龙都大地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濮阳工业园区内,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座座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工业经济强劲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路网、水网、电网、气网、通信网……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濮阳的城市面貌和区位条件,还成为我们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事实证明,投资濮阳真是选对了。”4月2日,河南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

强基蓄势,我市思路清晰。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化工产业,我市依托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产业龙头项目建设三手齐抓,实行基础设施集中构建、配套服务共建共享、“三废”排放集中治理,谋划和实施了一批以交通、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设施等为重点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类项目,不仅逐步完善了我市新型化工基地的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要素统筹高效配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集聚了强大动能。

大格局  规划为纲高起点建设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筋骨和血脉,是吸引投资的必要条件,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了铸就支撑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钢筋铁骨”,我市胸怀大格局、立足高起点、探索好机制,以全域规划为纲,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依托新型化工基地建设,按照一体化开发原则(产业发展一体化、公用设施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不仅明确了功能分区,使道路、绿地、公用设施配套得当,而且坚持近远期结合原则,保持相应的弹性,力求基础设施布局与项目规划配套最佳、投资最省、利用最方便、开发成本最低。

交则通、通则畅、畅则兴。我市不断发展壮大的化工产业,对所在园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我市按照各园区与产业规划和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区域交通相协调的原则,合理确定空港、铁路、高速公路等集疏运通道;以各园区外部集疏运通道为接点,确定“四横七纵”的主干道路网络,道路走向因地制宜,使规划路网形成密度合理、线型平顺的方格网状布局,并依此合理划分地块规模,形成迅达、便捷的内部交通网络。

同时,为满足各化工企业对物流仓储等设施的需求,我市各园区内物流仓储系统将以服务企业的生产为主、周转为辅,加强原料及产品罐区、全厂性仓库、危险化学品库区等设施建设。

在供水规划方面,我市确定在濮阳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总规模13万立方米/日的供水工程设施。同时,我市拟对濮阳县户部寨水厂进行扩建,建设规模14万立方米/日。

在污水处理设施规划方面,我市坚持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原则,将分别建设西部化工污水处理厂、东部濮王污水处理厂及户部寨污水处理厂。

在供电工程规划方面,由于化工企业对供电可靠性需求较高,我市拟规划建设2座220KV总降压变电站,电压等级为220/110KV,规模为2至3台24万KVA主变压器,并留有扩建余地,为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保障和支撑。

在环境保护规划方面,我市贯彻落实“保底线、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严标准”战略,坚持“生态功能不退化、水土资源不超载、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突破、环境准入不降低”四条红线,实现产业化、生态化同步发展。

具体来看: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我市将严格要求各企业优化加热炉燃料结构,确保外排烟气满足相关排放标准;实行集中供热,新建项目严禁自建锅炉,减少燃煤锅炉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加强水污染防治,我市将要求各化工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实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策略,严禁企业私设排污口向基地外水体排放污水。为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我市将着力构筑循环经济链条,上游工艺废物作为下游工艺原料;无法回收的危险废物在基地内安全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运往当地市政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大手笔  全面开花构筑大框架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主动衔接的原则,我市积极推进各园区主干道连通工程、公共管廊、生态防护林、渡-濮-户输气管道等32个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共享互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多点突破、全面开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同时,我市还强力推进各园区内6个迁村并居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各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