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掀起项目建设大热浪 扛鼎经济发展大底盘
——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作者:尚丰军 薛亮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26 01:12:33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五年来,开发区共有157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计划投资391.2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79.37亿元,建成投产投用项目43个。累计安排区级重点项目500余个,总投资近100亿元,建成投产投用项目420个。

这是开发区实现赶超发展的希望所在:依托富士康、迈奇化学、惠成电子、沃森化工等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电子封装材料、CCL环氧树脂固化剂、电子级高纯化学品试剂、电子级高性能膜材料四大类电子化学品产业;依托贝英数控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

过去五年,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盯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地”这一发展定位,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开放共享、绿色发展工作思路,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全区上下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多年的发展经验,让开发区的干部群众深知,重点项目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一批关系长远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有了思想上的统一认识,干工作就有了强劲动力。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正在储备潜能,集聚后劲,拉动新一轮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穿行于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呈现的喜人局面令人啧啧称羡。

工业项目建设成就显著。五年来,按照全市工业强市“131”工程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持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区“1251”工程,依托贝英数控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沃森化工、蓝星化工、班德路化学等高科技化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化工新材料;依托富士康项目,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华南重工、贝英数控、惠成电子、迈奇化学、中原大化、恒丰电子、班德路化学、颖泰化工、宏业化工、天津蓝星、正一富士康、绿洲实业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或开工建设。班德路化学更是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建设速度。蓝星化工只用15天就完成了14个大杂院、2个驾校、2个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涉及群众200余户,共计11万余平方米的征地拆迁任务。

城建项目取得喜人成就。开发区与北京路桥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总投资17亿元的产业集聚区道路建设项目,经五路、高新路、皇石路、香山路及香山路桥、幸福路及幸福路桥等一大批产业集聚区道路基础设施建成通车。建设周期5年、总投资30亿元的开发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油辛庄、马辛庄、安庄、天和苑、赵娄拐、四行、太行、庞王合、胡村南街等一大批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村民顺利入住。南环路改造提升圆满完成,扮靓了濮阳南出市口。截污治理项目为完善区域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护濮阳水质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业项目规模逐年扩大。投资10亿元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成投用,形成以农业科技创新园为核心,农产品交易、林果采摘、生态循环种养、花卉种植观光、科技创新示范等五大现代农业发展基地。投资12亿元占地1000亩的宏进国际物流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农产品集散地。投资3亿元的豫粮集团凯利来食品项目建成投产。投资2.3亿元的濮阳市龙乡花卉科技创业园建成投用。投资2.3亿元的濮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创新基地正在加紧建设。投资3亿元的马辛庄调蓄工程建设前期规划设计顺利完成,计划2018年建成。

社会事业项目取得新进展。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把加快发展民生事业作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投资3亿元的开发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及健康养老中心项目,投资2亿元的开发区濮上实验学校项目,投资2亿元的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濮阳味道”民俗文化旅游村项目正在加紧顺利推进。

交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资17亿元的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项目,不仅给全区吸引了外资,为促进企业投资注入新的活力,还丰富了全区的物流业态和形式,促进了全区物流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投资50亿元的亿丰时代广场项目、投资38亿元的建业壹号城邦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10亿元的河南濮阳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投资5亿元的华通物资危险品物流中心项目、投资3亿元的宝瑞财富广场项目等都悉数如期建成运营。投资1.2亿元的中关村科创园、UFO创业小镇等项目,正在进行内外装修,计划明年竣工投用。

多项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项目云集,非一时一日之功。每一个项目成功落地和快速建设的背后,都凝聚着全区上下奋发赶超的精气神和完善的服务机制。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区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服务机制。

进一步完善促进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建立区重点项目周调度会制度。每周一下午,由区主要领导主持,要素保障部门、企业方、分包责任单位负责同志参加,集中研究解决征地、拆迁、规划、土地、安评、环评和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区督查局、重点办负责跟踪落实,定期通报,加快项目推进。落实县级领导分包、项目经理人制度。每个重点项目均有一名县级领导分包、一名科级干部承办、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一本台账督导的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无缝隙的保姆式服务。区重点办、督查局对重点项目责任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段考核,对建设环境进行一年两次问卷调查、民主评议,将考核结果进行全区通报,效果明显。

分类施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全区树立“一切为项目发展着想,一切为项目建设让路”的工作理念,横向纵向全覆盖,主动靠前搭平台。对于未签约落地项目,借助抢抓省“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实施“三区一群”的战略机遇,围绕现有产业链条延伸和规模扩张,开展重点招商。力促前期项目早日签约,早日开工建设。对于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强化节点意识,盯死台账,压死责任,解决好每一个节点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环环相扣,节点任务按时完成,确保在建项目按时间节点如期推进,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和形象进度。对于当年计划竣工的省、市重点项目,要倒排工期,搞好服务协调,加快推进速度,确保项目按时竣工投产或投用。

进一步做好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培育经济持续发展后劲,努力谋划储备更多数量、更高质量、更快落地的项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开发区确定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重构和梳理了产业链条,明确了产业发展体系,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工作,破解项目建设“无米之炊”难题。进一步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没有宽松优良的投资环境,资金引不来,客商留不住,项目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一是优化服务。各部门牢固树立企业至上、项目为本的理念,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建成、投产、达效。二是减轻负担。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降成本减负担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降低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工成本、财务成本、创新成本,降低油、电、煤、气、运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加快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做好政银企对接工作。扶持产业集聚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精做强,放大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提升融资服务能力。搭建行业内企业投融资互助平台,把更多的政府基金、风投资金、战略投资者吸引进来,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一个项目的开花结果,孕育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的落地生根,成就一个新的增长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一个个已经建成运行或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必将掀起开发区新一轮赶超发展的高潮。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