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创新驱动助推濮阳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6-05 03:35:23   

濮阳网讯 5月27日,记者自市科技部门了解到,去年年初以来,我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壮大创新主体、筑牢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要素,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积极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我市科技创新高地。以濮东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申报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建设省级高新区,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政策在我市先行先试,补齐我市科技创新短板。同时,积极推动开发区、濮东产业集聚区和南乐县产业集聚区申报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力争通过数年努力,把3个园区建成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实施科技项目,增强产业竞争实力。加强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衔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项目的实施,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实力。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实施市级科技项目89项,其中经费支持68项,安排资金1224万元;实施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36项,获得经费支持1723万元。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基础设施改善”项目,被列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获经费支持500万元;濮耐集团的“氧化铝-碳化硅喷射浇注料”项目,被列入省自主创新产品专项,获经费支持200万元;惠成电子的“电子电气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项目实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盛源能源的新型催化新工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今年,我市试行市级创新主体备案制度,分层次、分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培育25家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引领行业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龙头企业,支持其发挥先发优势引领全市创新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完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因企施策,补齐短板,协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促使其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丰富发展创新载体。加快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去年年初以来,我市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达到28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达到88家;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13家,达到37家;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农业众创空间(国家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在全省率先成立濮阳市众创空间联盟,各类创新孵化载体、在孵企业和创客团队超过200家。  

拓展科技合作渠道,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针对我市创新资源匮乏的状况,市科技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全市1304家企业,征集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同时,赴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海力特集团等开展了11场产学研合作洽谈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8项,引进各类人才1036人。今年4月份,我市与清华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共建高层次研发平台。目前,全市共有409家企业与国内341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合作项目532项。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去年年初以来,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措施》《濮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今年,我市全面启动“科技保”“科技贷”等业务,试行科技创新券制度,强化对县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核,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刘广峰)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