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濮阳市第七次党代会 > 喜迎市七次党代会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
濮阳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转入“快车道”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11 06:50:01   

濮阳网讯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大好机遇,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全市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农业现代化建设转入“快车道”。

我市粮食生产缘何能连年上台阶,实现“十二连增”。9月4日,市农牧局局长赵中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得益于国家种粮政策的扶持,更得益于我市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积极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多措并举,带动并实现了我市粮食生产的大丰收。

全面落实农业补贴惠农政策。2011年至2014年,我市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实施全覆盖,并采取政策宣传到户、现金直接补贴到户等措施。2015年,国家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解决了农业“三项补贴”项目资金“碎片化”问题。惠农政策的落实,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2011年至2015年,全市共建设高产创建万亩方185个,其中小麦万亩方87个、玉米万亩方84个、水稻万亩方11个、大豆万亩方3个。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推广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提高了品种纯度和播种质量,粮食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稳步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自2012年以来,全市已建成高标准粮田193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4.39亿元。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田地平整肥沃、道路平整、排灌设施完善,旱能浇、涝能排,基本实现了井、渠、路、电、林配套,有效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单产与全市平均粮食单产相比高出15%左右。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引进推广“矮抗58”“周麦22”“苏秀10号”“新稻18”“郑稻18”等一大批粮食新品种;大力推广铁茬机械直播、合理密植、水稻旱育稀植、玉米单粒播种等先进适用技术10余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全市粮食良种覆盖率达100%,秸秆还田面积、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均有明显增加。

在确保粮食丰收的同时,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也明显加快。近年来,我市按照“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方向,把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作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现代化建设转入“快车道”。

2015年,我市出台《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力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打造市主城区半小时生态农业生活圈和4个县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积极创建清丰阳子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休闲观光农业、林果苗木业和农产品交易物流业等5大主导产业。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濮阳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引进和研发科技农业新技术,无土栽培、液体栽培等特色栽培项目效果已经显现,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市建成农产品加工、高档蔬菜和花卉种植、信息服务仓储物流、花卉苗木新品种展示及休闲观光4大产业园,拥有各类科技型龙头企业60家,加快了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1%,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有力地助推了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另外,我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往年开设“村讯通”农业飞信发布平台的基础上,2012年以来,我市在全市五县二区开通了“12316”专家县级服务座席系统,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等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和疑难解答。2015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开展“互联网+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一亩田”已在开发区、南乐县、清丰县等地与农户、市场对接,农村电商平台“乐村淘”在濮阳县建立200多个村级体验店。

“展望‘十三五’,全市农业工作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依靠科技,提质增效,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赵中华信心坚定地说。(记者 樊欣欣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