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濮阳市第七次党代会 > 五年回眸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步步为营驱贫困
——我市扶贫工作回眸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3 06:11:52   

这是一份硕果累累的收获:“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6.64亿元,贫困人口五年累计减少28.1万人,年均减少5.62万人。

这是一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情怀:2016年年初以来,我市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等,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3833户、贫困人口201418人;出台《濮阳市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贫政策,构建全方位脱贫攻坚的制度体系;设计开发智慧精准扶贫系统,开创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扶贫的新局面。

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领会贯彻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部署,强化主体责任,创新脱贫模式,精准施策发力,注重机制保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长期以来,受黄河洪水泛滥影响,各级各部门在黄河滩区安排项目少、投入不足,滩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致使发展缓慢。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大力加强滩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3亿元,实施整村推进326个村。其中,新建道路482公里,新打安全饮水深水井9眼、生产井150眼,修建灌溉渠2594米,铺设下水道7220米。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涉及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产业开发力度明显加强,由贫困迈向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6年年初以来,我市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双联四推六覆盖”活动,即通过单位联村、党员包户,推进村级班子建设、推进精准识别、推进精准帮扶、推进精准脱贫,实现单位联村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精准识别全覆盖、精准帮扶全覆盖、精准脱贫全覆盖。1000名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开拓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热心基层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后,从帮扶村实际出发,带着问题与村级党组织进行对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寻找脱贫路子。截至目前,驻村第一书记已累计协调投入资金2亿多元、流转土地1万多亩、综合整治村庄76个,兴建文化舞台、文化大院及文化广场2万多平方米。

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按照“市场导向、项目覆盖、龙头带动、贷款扶持”的思路,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产业化扶贫。一是实施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央、省批复和备案我市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87个、资金2882.964万元,受扶持企业带动贫困村1296个次,直接带动贫困户23.5万人次,新增就业人员1.44万人。二是进一步抓好小额贴息贷款扩大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小额贴息贷款受益面,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共争取小额信贷扶贫贴息资金1386万元,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2.58亿元,惠及48个乡镇、395个贫困村、8609户农户、3.85万贫困人口。三是实施到户增收项目,重点扶持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增收效益好,适于贫困户发展的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储运、特色旅游、加工制造等项目。累计投入中央、省扶贫资金3586万元,扶持969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加工等产业,惠及贫困人口3.87万人。四是实施科技扶贫项目。

争取科技扶贫资金2405万元,实施57个科技扶贫项目,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5项,发展产业39个,培训农民4.9万人,惠及96个村,直接扶持脱贫5889户、27179人。建成了稻鸭共作、蔬菜大棚、双孢菇、苹(杂)果、尖椒、大蒜、优质小麦等生态农业基地,形成了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养兔等主导产业。

2016年年初以来,我市围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强化产业支撑,注重政策扶持,市县两级财政列支2.9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实施“百企万户”工程、农业产业化扶贫工程、智慧精准扶贫电商扶贫工程、金融保险扶贫工程、培训教育扶贫工程等精准扶贫5大工程,努力探索企业带动提供用工岗位、发展特色种植业、发展养殖业、组织培训外出务工、提供公益服务岗位、入股分红资产收益、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发展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项目等8个增收渠道。一是实施“百企万户”工程。在贫困村建设“精准扶贫就业点”,支持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通过“项目到村、岗位到户、技能到人、政策到家”措施,达到“群众赢、企业赢、产业赢、支部赢”的“四赢”目的。截至目前,新建成精准扶贫就业点122个,直接吸纳5902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二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工程。通过支持带贫企业、土地流转、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等措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植(含林果)、规模养殖,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目前,已建成种植业、养殖业龙头带贫项目141个,直接吸纳贫困人口6500余人。三是实施智慧精准扶贫电商扶贫工程。将智慧精准扶贫与电商扶贫结合,专门筹建濮阳农产品特色展馆、智慧精准扶贫特色展区,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副产品,提高贫困群众收入。目前,京东、苏宁等10余家电商企业到我市调研对接,3家电商企业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布点建设。四是实施金融保险扶贫工程。加大金融扶贫贷款力度,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为带贫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为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提供抵押、担保和保险,实现脱贫路上零风险。五是实施培训教育扶贫工程。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助学政策。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各部门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约1亿元,以5所技工院校、58家民办培训机构为培训载体,围绕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等100多个工种,探索“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新模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265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3318人,90%以上实现就业创业。

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应有作用。同时,帮村帮户也是发现、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最佳平台。

“十二五”期间,全市有7支省定点扶贫工作队,分别在濮、范、台三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3年11月以来,我市实施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在黄河滩区建立“单位帮村、干部帮户、连帮五年”的“三帮”工作机制,组织326个市、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对343个滩区村进行帮扶,并选派党员干部驻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拓宽致富渠道,解决当前困难,谋划长远发展。省、市、县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投资约2.8亿元,用于捐款捐物、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文化教育等;举办培训班850余期,培训各类人员13.5万人次,帮助引进项目673个,资助贫困学生5825人,组织劳务输出12.6万人次。

2016年年初,我市启动“双联四推六覆盖”活动后,驻村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严格落实四项基础制度,切实履行好第一书记的党建责任;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凝心聚力谋发展,成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力军;积极掌握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吃透文件精神,在所驻村广泛宣传中央、省委、市委精准扶贫的安排部署,增强“两委”班子打好扶贫攻坚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通过进村入户、深入调研等方式,对所驻村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进行了解统计,认真识别贫困户,为单位联村、党员联户、精准帮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将每月5日确定为“党员主题扶贫日”,以党支部为单位,1.6万余名党员进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寻找脱贫路子。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1.7%,有力促进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为精准扶贫工作谱写了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