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开展“万警联万企”法治护航行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化能动司法服务企业发展,依法稳妥办理涉企案件,常态化开展涉企“挂案”监督清理,推动优化涉企社矫对象外出经营管理,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持续开展好“万人助万企”“万警联万企”,立足“四大检察”职能,精准对接需求,选准载体抓手,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促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立足检察职能持续推动城市窨井设施改造提升,共同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深化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有关部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进行更换改造,加大日常养护力度,健全、完善、落实好井盖运行管理安全综合治理。
三、以检察监督助推寄递安全监管,共同守护群众“邮袋里的安全”
深化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强化对寄递毒品、枪支等违禁品的预防和惩治,建立健全与邮政管理、公安等主管部门的协作协调机制,联合开展专项检查整治等活动,推动“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寄递安全制度的落实,促进提升寄递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四、全面推行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对符合条件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作出不捕不诉决定或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结合办案实际,针对具体情况,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着力营造安商惠企法治化营商环境。
五、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案结事了政和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等多种行政检察监督手段,把化解争议作为审查案件的必经程序,用好“府院联动”机制,防范“程序空转”“案结事不了”等问题,推动依法、公平、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六、开展物业、供电等公共服务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监督,共同守护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部署开展专项活动,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不到位,供电、供暖、燃气、加油站等安全隐患问题,有效推进行业治理,着力推动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开展“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问题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保障群众人身健康和用药安全
针对“消”字号抗(抑)菌制剂产品违规添加化学药物、严重危害婴幼儿身体发育及人身健康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推动药品安全领域问题整治,促进药品监管水平提升,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安全可靠的民生产品。
八、开展特殊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专项监督,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持续推进“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工作,针对网吧、KTV、酒吧、电竞宾馆、酒店等经营性特殊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易引发、诱发违法犯罪问题开展专项监督,联合有关主管部门推动行业监管治理,促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短板漏洞。
九、开展司法救助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
加大对农村地区因案致贫、生活困难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军人军属、残疾人、未成年人等重点对象的司法救助力度,做到“应救即救、应救尽救”。对救助对象困难大、需救助人数多等特殊情形,进行上下级检察院联合救助。加强与乡村振兴、民政、教育、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深化多元救助,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机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十、全面推开互联网阅卷工作,为律师执业提供更实更优服务
全面推开互联网律师阅卷工作,完善互联网阅卷工作机制,实现律师阅卷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更实更优保障律师执业权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