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立足专责监督职能,通过打好“三张牌”,推动市公安局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能力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在公安环节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一、打好监督谈话牌,从查找差距到提升站位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向前同志指出: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群众所思所盼所想,看一看人民群众对我们有什么需要、是什么评价、有什么不足。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坚持问题导向,对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交警支队、禁毒支队、网安支队、高速交警支队、出入境管理科6个重点单位开展“一对一”专题监督谈话。6个单位“一把手”不做准备,直面问题建议,在“红脸出汗”气氛中提高思想定位、补足问题漏洞。通过专题监督谈话,共查摆问题19项,制定整改措施23项。
二、打好制度建设牌,从解决问题到建章立制
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主动“嵌入”接处警不规范、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违反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完善制度建设。一是突出问题整治精准度。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有机结合,对照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5类20项重点问题扩充为5类25项,进一步提高问题整治精准性。二是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性。督促治安、交警等6个警种部门围绕“凝心、承诺、包联、践行、创优、便民”目标,在门户网站公开发布工作职责、办事指南、机构人员、监督渠道等事项;出入境管理科推出“全国通办”“一次办妥”和周六办证等多种服务模式,进一步便利企业和群众;公安机关接处警快反能力明显提升,10分钟内到达现场率占89%,现场处置率同比提高67%。三是突出整治成果最大化。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濮阳市公安局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实施方案》,围绕户籍、交通、出入境等群众关切事项,向社会公开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20条便民利民措施》,推出26项户籍业务“就近办”、居民身份证“快捷办”、进城落户“当场办”、货车通行证“掌上办”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三、打好监督保障牌,从日常监督固化制度成果
营商环境干部作风专项整治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把此项工作当作政治监督的重要抓手、日常监督常态化的重要内容,持续巩固制度建设成果。一是抓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对市公安局各职能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不断压实主体责任,通过给驻在单位党委“点题目”提高主体责任落实触角的灵敏度,形成监督与协助相得益彰的效果。二是围绕“典型案例”以案促改。结合当前开展的行政执法领域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下发以案促改通知书,督促各单位围绕典型案例开展深入剖析、全员自查、总结经验、提炼制度,织密织细防范网。三是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打好“组合拳”。将专项整治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相结合,着力发现并解决一批对群众、企业诉求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通过对176个基层所队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73个,现场整改44个,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问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