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前县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本着“让投资者赚钱是最优环境”的理念,狠抓“五个环境”建设,打造了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环境,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5亿元的北方集团产业园、总投资8.93亿元的华电台前100兆瓦集中式农光互补光伏扶贫、总投资4.5亿元的旭源生物质万吨级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总投资2亿元的可祺时装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台前县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把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赶超发展、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着力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用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助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通过县、乡党委和村“两委”换届,形成了向心力、汇集了凝聚力、增强了战斗力,为项目建设、开放招商等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打造“亲”“清”新型政商环境。台前县致力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按照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在优化政务服务、筑牢道德底线、严守法纪红线上下功夫。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鼓励各级各部门真诚地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召开全国工商联“扶贫车间”专题调研座谈会、青年企业家座谈会等,关注、关心民营企业家成长,帮助协调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其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不断激发社会责任。
三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台前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扎实推进“一次办妥”改革,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涉及事项的梳理工作。目前,已公布“一次办妥”改革事项335个。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通过“三十五证合一”、“三十八证联办”、放宽工商登记前置等商事制度改革举措,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用公务员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今年以来,全县共登记市场主体19968户,同比增长11.4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不断激发。按照依法、合理、便民的原则,进一步推动申报材料瘦身。今年以来,共取消申报材料85项,规范申报材料442项,办事程序更清晰、更简化、更规范。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悉数入驻县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查询办件指南、在线申报、预审批、进度查询、结果反馈等网上服务。同时,与濮阳共创网联合开通台前共创平台,办事群众可以通过濮阳共创网公众号进入台前共创平台,查询经办业务所需的办事流程、携带材料等,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是打造重诺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台前县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重诺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积极开展诚信政府、诚信机关、诚信市场、诚信企业等一系列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加快诚信台前建设。2017年以来,共发布诚信“红黑榜”3期,公布守法经营企业128家、15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53家、35人。扎实推动企业年度报告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目前,各类企业年报率达97.22%,合作社年报率达95.85%。同时,稳步开展涉企信息归集工作,目前已归集涉企信息7475条,促进了政府部门间企业信息互联共享。坚持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双管齐下,不断提升监管水平,着力净化市场环境,先后开展了打击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宣传、产品质量检测等活动,全力营造公平竞争、重诺守信的营商氛围。
五是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台前县把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扎实推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高标准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推进范台梁高速、“气化台前”、城区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承载力不断提高,宜居宜业指数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开展发展环境整治活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阻工、私搭乱建、乱栽乱种等违规违法行为,努力打造良好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为项目落地建设、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