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事关全局、事关濮阳长远发展的大事。市委书记宋殿宇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明确指出,坚决向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亮剑,向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及企业家成长的问题开刀,向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象宣战,全力营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个地方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聚企业、聚人心。营商环境好,已有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外地企业才会前来创业兴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就濮阳这样一个身居内陆、地处省际边缘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我们缺乏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决不能再没有营商环境的优势。尤其是当前,濮阳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成为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及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绿色高效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迫切地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
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问题,最大的差距是不知道有差距。近年来,我市围绕改善营商环境推出新举措、打出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与群众的期待、企业的期盼及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市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九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门槛高抬,市场壁垒森严;二是关卡重重,审批手续烦琐;三是步履蹒跚,办事效率低下;四是无米下锅,融资渠道狭窄;五是纸上谈兵,政策落地困难;六是朝令夕改,政务诚信缺失;七是有权任性,合法权益难保;八是浑水摸鱼,市场秩序混乱;九是雁过拔毛,蝇贪蚁腐不绝。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打破利益藩篱,摒弃官本位思想,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自我革命,顾名思义就是要对自己开刀。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我们勇于自我革命,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从体制机制上理顺、约束权力,让伸得过长的权力之手“断自己的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对镜自照,看看自己是否做到四个“有没有”:有没有真正践行“两个毫不动摇”,有没有真正落实支持政策,有没有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没有真正恪守亲清原则。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上定心丸。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命门之穴,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拆除影响营商环境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隐形门”,破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三座大山”,厚植适宜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优良生态,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濮阳鲜亮的新标识。
优化营商环境,是濮阳实现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攻坚战,关乎全局,决定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发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把濮阳打造成投资的洼地、创业者的平台、经营者的乐土、成长者的摇篮,就一定会迎来市场主体的枝繁叶茂、经济发展的春色满园。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