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濮阳博物馆,我叫李郝思菀,是这里的小小志愿者讲解员。今天,我为大家讲述一下‘中华第一龙’……”
“叔叔阿姨们好,我叫张天琦,是这里的小小志愿者讲解员,今天很荣幸为大家讲解僧一行的故事……”
蛇年春节期间,濮阳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历史基本陈列展厅内,一群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在人群中穿梭,为游客们带来别样体验。他们身着校服,佩戴“小小志愿者讲解员”绶带,用稚嫩的声音为游客讲述博物馆里的文物故事,传递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成为春节假期濮阳博物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不断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丰富性、生动性,厚植孩子们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的素养和情怀,濮阳博物馆以志愿者的形式,面向社会招募小小志愿者讲解员。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50人脱颖而出,并在春节期间上岗。为了能出色完成讲解任务,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在课余时间积极前往濮阳博物馆进行学习,在学校老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联合指导下,他们不仅逐渐精通了讲解的礼仪规范,还学会了如何撰写讲解词,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我此前经常和父母一起来博物馆参观,对文物很感兴趣。得知濮阳博物馆在招聘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后,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以前的参观者到现在的讲解者,我感到非常自豪。”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张天琦说,从春节前开始,他就为大家讲解,年后已经讲解3个下午了。
“这些小讲解员的表现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知识丰富,讲解流畅,把文物讲活了。”市民杨女士对他们赞不绝口。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希望通过小小志愿者讲解员活动,让更多孩子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濮阳博物馆馆长赵红说。本报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