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正是农历除夕,到濮上园北门广场放烟花、看烟花的人络绎不绝。只见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尤其是小朋友们一声声的“哇”“好漂亮啊”,让除夕夜洋溢着更加喜庆热闹的气氛。
记者注意到,当晚来放烟花的人大多是青年人和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大家一停好车,就迫不及待地从车上搬出装满烟花的箱子和袋子。孩子们兴奋地玩起“摔炮”“仙女棒”等儿童烟花,大人则拿起“加特林”及一些礼花炮,在离人群较远的空旷区域进行燃放。
由于当晚天气较冷,市民许先生准备带着一对儿女回家。这时,许先生的女儿许诗悦说:“爸爸,能给我一个塑料袋吗?我要把放过烟花的空盒子带走。”“这就不用你管了,一会儿环卫工人会收拾的。”许先生向女儿解释说。“可是,我们老师说了,要做个讲文明的孩子,自己在公共场合制造的垃圾,一定要带走。这样既能保护环境,还不会让打扫卫生的叔叔和阿姨那么辛苦。”许诗悦向爸爸讲了自己的理由。面对孩子的坚持,许先生表示赞许:“悦悦说得对,我们要做个讲文明的人。”说着便去车上拿来一个袋子,和女儿一起,把刚才燃放过的一些烟花空盒子装了起来。
“虽然现在孩子还不到6岁,但经常给我们上‘文明课’。”在短暂的交谈中,许先生打趣道,“骑摩托车带她出去玩儿,每次都要提醒我戴头盔。有一次,她看见我随口吐痰,立马就制止。在孩子的‘监督’和提醒下,我们现在都很注意言谈举止,要努力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本报记者 樊欣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