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22时,濮阳东站接站大厅内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管建国老人手持手机,焦急等待着盼望已久的时刻。当手机屏幕上闪烁起“爸,我快到站了,马上下车”的信息时,管建国满是皱纹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喜悦的笑容,他迅速将这一消息告诉周围的亲友和志愿者。
不久,旅客如潮水般从出站口涌出,管建国的目光在人群中焦急搜寻。终于,他的视线锁定在一个年轻人身上——王晓军,那个多年未曾谋面却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儿子。尽管未曾相见,但通过视频通话,他们早已熟识对方的模样。此刻,父子俩的目光相遇,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管建国与妻子快步上前,紧紧拥抱住王晓军,泪水交织,这是长久思念的释放,也是幸福团聚的见证。周围亲属及志愿者被这感人至深的一幕深深打动,或低声祝福,或默默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追溯故事的源头,一个月前,中原油田风铃寻亲志愿团队的张卫华接到浙江省台州市柯警官的协助信息,得知来自商丘市的王晓军渴望通过DNA比对找到亲生父母。张卫华立即行动起来,详细询问王晓军的情况,并联系当地村干部,在华龙区岳村镇和濮阳县清河头乡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寻访工作。
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和线索排查,寻访工作虽一度陷入僵局,但在清河头乡沙河寨村党支部书记提供的关键信息指引下,张卫华找到了疑似家庭,并成功进行了采血比对。历经一个月的漫长等待,2月22日下午,柯警官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DNA比对结果成功匹配!王晓军激动不已,决定即刻启程赶来濮阳与家人团聚。
3月1日晚,王晓军在濮阳东站与父母深情相拥,场面催人泪下。相认后,王晓军对张卫华等志愿者表示深深的感谢,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让这个亲人失散多年的家庭得以重聚。据统计,王晓军是该团队帮助寻回的第1676位失散者,该团队将继续携手公安机关,用爱点亮更多寻亲者回家的路。本报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魏园军 葛广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