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居的欢声笑语,让老年人养老变“享老”;农家书屋夜晚飘书香,成为种植大户打卡充电地;乡村大食堂杜绝铺张浪费,推进婚事简办新风尚……去年以来,濮阳县聚焦群众需求,广泛组织力量,有效调配资源,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五星”支部之“文明幸福星”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的濮阳县,广袤的乡村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散发着文明气息,洋溢着幸福笑容,一首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乐章正在龙都大地铿锵奏响。1月12日,记者走进濮阳县,探寻村风文明、群众幸福的“密码”所在。
福乐居绘制幸福养老新图景
下午4点,五星乡安寨村的养老服务中心——福乐居,七八位老人正在多功能厅里聚精会神地看戏。“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来保国臣……”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叫好声回荡在晴空里,为冬日的村庄增添了无限活力。
安寨村福乐居利用村内闲置宅基改建而成,面积700平方米,内设多功能厅、休息室、卫生保健室、餐厅、爱心发屋等,为村内16名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餐食、照料等服务,让村内老人从养老走向“享老”。
“重阳节那天,村里举办了饺子宴,大家欢聚一堂,很难忘。”回忆起重阳节饺子宴,正在福乐居听戏的村民韩合见笑得合不拢嘴。
“老伙计,幸福的日子还很长,咱们要好好活。”80岁的韩书民接过话茬。他是最早入住福乐居的老人,其子韩学停提起福乐居更是称赞不已:“老人在这里吃喝不用愁,还有人专门照顾,让像我这样在外打拼的人没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濮阳县整合农村闲置庄基,采取集中居住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低保、特困、残疾等老人群体提供优质居住环境,让农村养老不离村,幸福养老新图景在家门口成为现实。
农家书屋点亮群众新生活
“与其他村不同,俺村的农村书屋晚上开门,来读书的都是养殖大户和蔬菜种植大户。”当天下午5点,濮阳县郎中乡芦里村文化协管员郑秋军准时打开农村书屋大门,迎接陆陆续续前来的读者。
在濮阳县子岸镇东店当村,一所由清华学子捐献的书屋令村民趋之若鹜。如今这个书屋成为弘扬文明乡风的文化阵地、群众的致富学堂和孩子的“精神粮仓”。此外,东店当村先后建设了电影院、文化广场等场所,文化气息日渐浓郁。
2023年,濮阳县实施了12个乡镇图书馆建设项目和998个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工作,新增图书7.6万册,每村更新图书80余册。农家书屋已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移风易俗和倡树新风的主阵地,成为巩固基层文化阵地的惠民工程。
党群服务中心成惠民新主角
为更好地了解党员群众服务需求,徐寨村专门设计了民意调查表,逐人逐户登门走访,摸清吃透广大党员群众真正需要的服务,对村里党群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
目前,徐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有综合办理咨询大厅,为村民提供政务咨询、手续代办等基本服务;日间养老照料中心面向村内老年人开放,内设老年人食堂、爱心理发店、棋牌娱乐室等;儿童乐园为孩子提供了玩耍活动场地,而图书室,则利用大学生志愿者为中小学学生进行假期作业辅导。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还设有徐寨厨师村培训实训基地,依托村内厨师多、分布广、名声响的优势,通过与郑州阿庄美食有限公司签订帮扶协议,逐步形成“名村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产结合,做强厨师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目前,濮阳县“创星”村已全部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制订便民服务办事流程图和值班表,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为群众提供医疗和养老保费收缴、低保特困申请等代办服务。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业务能力水平,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创建“文明幸福星”的“主心骨”。
婚事简办引领农村新风尚
近年来,为遏制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俗,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濮阳县先后出台《濮阳县集中治理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工作方案》《濮阳县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每个村庄、社区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完善修订村规民约,婚俗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
为杜绝婚宴铺张浪费,濮阳县庆祖镇常寨村集体出资将一座老房屋改造成乡村大食堂,村里谁家办婚宴,可以直接来乡村大食堂。对于婚期相近的新人,村里鼓励他们合办婚礼,不仅让婚礼变得更热闹,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操办婚礼的负担。
濮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婚姻登记处,定期开展婚俗改革宣传活动,及时提供婚俗改革政策咨询和办事指引;开展“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事迹。截至2023年12月中旬,该县已评选出4个乡(镇、办)的7个“婚嫁新事新办好家庭”,为濮阳县婚俗改革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记者 张岚岚 通讯员 程正锋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