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濮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诚信文化底蕴厚重,“龙文化”“孝文化”均发源于此。
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围绕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深入实践,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点及面、由浅入深迅速展开,让诚信之光散发在城市各个角落,为我市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审、提升营商环境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12月11日,我市信用平台在全国信用平台观摩评比中进入前10名,成为全省首家荣获国家级“标准化平台网站”的地市。可以说,“信用濮阳”已成为我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信用濮阳”建设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我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市委成立了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领导小组,市政府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形成了“党政协同双轮驱动”工作模式,建立了一套责任明确、推进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了党委和政府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为抓好任务落实创造了坚实基础。各县区也成立相应组织、建立相关机制,形成了以上率下、联动配合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信用濮阳 文明龙都”建设。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信用典型案例成功入选。积极向省发展改革委推送我市“信易贷”典型案例,其中,《打造“360”信用工厂 实现“345”融资速度》“信易贷”案例成功入选河南省城市信用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诚信文明i服务”成效明显。以构建“信用惠民”体系为目标,围绕打造便民惠企的信用平台,开展“诚信文明i服务”行动。持续推进“信易+”惠民便企工程,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市域门诊“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指导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开展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共办结信用修复申请1187件,“信易医”签约9458人,签约总额709.35万元。
“信易贷”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信易贷”11条,依托河南省一体化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申报“信易贷”白名单企业323家,位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企业信用贷款规模超157亿元,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规模比例为27%,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信用平台网站建设持续优化。5月,我市启动了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升级建设工作,推行行政执法类信息“十公示”,搭建完成“4+N”平台架构体系,实现省、市信用联合奖惩、信用查询一体化建设,在2021年全省信用平台网站和信用平台网站观摩中获得“特色性平台网站”奖。高质量归集信用数据,及时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交换共享,目前濮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7亿条,成为我市人民群众信用需求的“总枢纽”。
信用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治理,对全市160家失信单位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对4家事业单位开展失信治理工作。目前,我市已提前完成省定“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任务,事业单位失信问题治理完成1家。
信用示范市创建全力推进。根据国家提名,我市积极申报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经过不懈努力,全市信用建设工作大幅提升,信用数据归集提质增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率由原来的万分之五,整改修正到万分之零点九。此外,积极指导各县区开展省级信用示范县(区)申报工作,濮阳县成功创建“三起来”示范县。
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弘扬诚信美德“正能量”。依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设立征信课程、开展信用研究,打造信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开辟《诚信“红黑榜”》栏目,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截至目前共发布42 期。
开展信用城市宣传周活动20余次,发放《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图册1.5万余册,大力推进条例进社区、进乡村、入人心。全年组织信用培训、宣讲96场,参训人员2万余人,营造了“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信用环境评价位次稳步提高,2020年度我市信用环境全省排名第7,较2019年提高5个位次。扎实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对全市各级各类失信约束措施开展全面梳理、集中清理规范,建立治理台账和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信用文化宣传,在全省创新开展“信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展“讲诚信·学信用·促文明”集中宣传活动、“龙都信用大讲堂”系列培训活动,为全市诚信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诚信,既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品质,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每一位守信者的信用价值都会得到社会认同,个人信用迎来“增值”时代,将为濮阳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赵玉鑫 李红铎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