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表彰先进鼓干劲 激励干群勇争先
我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表彰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动员大会
宋殿宇作重要讲话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28 07:44:51   

2月27日,我市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表彰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动员大会,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下一个周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时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按照全国爱卫会对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各项要求,加大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全国爱卫会的复审验收,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  

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殿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卫计委党组成员、巡视员、省爱卫办主任黄玮,省爱卫办专职副主任刁琳琪受邀出席会议。市领导徐兰峰、王建双、邵景良、王载文、余广庆、张锦印、张红林、黄亚雄、成定伟、邹东波、张礼杰、闫西良、管永国、孙永振、王天阳、黄守玺、赵洪勋、刘国相、贾太杰、李莉荣、杜跃武,以及张志强、刘东波、马宜品、宋伯迅,中原油田领导陈惟国出席会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邵景良主持会议。  

宋殿宇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付出艰辛努力、做出无私贡献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受到表彰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2017年11月17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并有一批村镇、单位、学校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共拿到33项全国大奖,获奖数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名列前茅。这些成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的,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各级各部门的辛勤努力,饱含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  

宋殿宇指出,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滋润城市。这些年,我们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增强实力的重要载体,作为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文明新风进一步弘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濮阳带来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新变化,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回顾我市的创建工作,主要有这么几点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定位,二是必须做到创建为民,三是必须发扬协作精神,四是必须完善工作机制,五是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这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市在创建资料网上申报和问卷调查方面得了满分。同时,一系列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给中央文明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加分因素,有效弥补了我市“硬件”上的不足。这些经验是今后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及其他工作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坚持运用、发扬光大。  

宋殿宇强调,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与文明测评标准相比,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不够精细、市民素质有待提升、长效机制还需健全等问题。我们要以一切归零的心态、持续攻坚的作风,立足于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和全程创建,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努力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高的水平迈进,力保三年后再次蝉联、名次前移,将我市“全国文明城市”这张名片擦得更加明亮,进一步提升濮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于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宋殿宇指出,1995年,濮阳率先在中西部地区获得国家卫生城市桂冠,这是我市第一张国字号城市名片。  

可以说,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创建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市获得“八城二奖”殊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市人民心目中的分量很重。保持这份荣誉,保住这块金字招牌,对当前的濮阳来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把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创建与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紧密结合起来,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姿态,乘势而上、持续发力,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坚决保住这项荣誉。 宋殿宇强调,全市上下一定要严格按照复审标准,对照测评体系,逐项分解,逐条落实,查漏补缺,完善提升,确保全面达标,确保得高分,坚决打赢迎接复审攻坚战。一是突出抓基础,着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我们要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市政环卫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补齐短板。二是突出抓整治,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发展,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我们要紧盯薄弱环节,集中开展整治,彻底解决“脏乱差堵污”的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突出抓动员,着力增强市民参与意识。各责任县区、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充分发动群众,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大力普及创建知识,广泛组织志愿活动,深化基层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双报到双服务”活动作用,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让群众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迎检工作之中。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