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濮阳市龙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付俊本着热心待人、诚信经营的宗旨,在26年的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由最初一个日产十几吨的小面粉厂,发展壮大为如今日加工能力达到400吨的现代化面粉加工厂。
王付俊,1973年出生,濮阳县户部寨乡后榆元村人,和父亲干面粉加工这一行长达26个年头。建厂之初,父子二人就把产品质量作为工厂的生存之本,把诚信守诺作为所有业务来往的一道坚决不能触碰的“红线”。2009年,王付俊子承父业,正式接管面粉厂,并通过股份制改造,将面粉厂更名为濮阳市龙祥食品有限公司。
为提高产品质量,王付俊吃饭、休息都在生产一线,每一个订单产品都亲自把关。随着面粉质量的迅速提高,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为扩大生产规模,王付俊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日加工能力400吨的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并于2012年投资建成了一条标准化、现代化的挂面生产线,年产挂面2万吨。
王付俊的公司越做越强,除了产品质量过硬外,靠的就是诚信这块“金字”招牌。每年,王付俊需收购1万吨优质强筋小麦,来供应高端的面粉市场,他就鼓励附近几十个村的农户种植品种小麦,并口头承诺要高于国家保护价0.1至0.15元进行收购,多年来,他一直履行承诺。这样一来,他不仅保证了小麦供应,也为农户提高了收入。
今年年初,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小麦每斤的价格由1.19元迅速涨到1.23元。年前,王付俊与青海西宁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签订了400万斤面粉的供货合同,而此时履行合同,就亏损10万元。公司有人劝他,因为这是天灾,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按合约可以延缓履行合同。王付俊严辞拒绝:诚信守诺是我们的根本,坚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濮阳县户部寨镇小濮州村的谷明春孤寡一人,面粉厂建成初期,王付俊就让他到厂里务工,并承诺等他干不动了,厂里会照顾他的生活。今年,谷明春已67岁,疾病缠身,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王付俊就把他安排到门岗工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并在企业里免费食宿,照发工资。
王付俊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还积极回报社会,疫情期间,他向濮阳县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为乡亲们捐赠价值2万元的面条。他的企业也多次被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记者 樊欣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