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之美,美在森林。濮阳宜居,源于森林。
近年来,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积极贯彻“每个县区都要规划一座面积不低于3000亩郊野公园”的部署,龙湖湿地公园、中华孝道文化园、南乐县昌乐森林公园等“绿色地标”相继拔地而起,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颜值”。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小游园建设,使广大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郊野公园 不断刷新城乡“颜值”
“呼吸着新鲜空气,不知不觉间,今天我的运动步数又过万了!”7月14日21时,市民小辛在龙湖湿地公园散完步,顺便拿起手机查看了一下运动成果。
小辛是甘肃人,3年前正式落户开发区。3年来,晚饭后去龙湖湿地公园散步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过去,离家较近的只有颐和广场,热闹是热闹,就是人有点太多了。这几年,随着龙湖湿地公园等郊野公园的建成,市民有了更多选择,大濮阳也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了。”小辛介绍说,只要不下雨,她几乎每天都要到龙湖湿地公园溜一圈,“吹着风、看着景,这种感觉太棒了!”
龙湖湿地公园是今年刚命名的市级湿地公园,依托我市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及横卧水库北侧的龙山建设而成。如今,草木茂盛、林水相依的龙湖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如果说龙湖湿地公园已成为市城区的“绿色地标”,那么,南乐县昌乐森林公园称得上该县的“颜值”担当。
南乐县昌乐森林公园规划占地3400亩,总投资5.9亿元,以“绿色合围、水系缠绕、组团布局、多园发展”为四大空间布局,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致力打造集旅游、观光、康养等于一体的森林度假公园。2017年12月28日,该公园被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森林公园,成为南乐县一道亮丽风景线。
走进濮阳县林海小镇,土坯房、老祠堂、麦秸垛、石磨盘等让浓浓乡愁扑面而来。不仅如此,一座千亩森林公园与小镇融为一体,“曲径通幽”“林野深处”“别有洞天”等一处处别致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目前,我市各类郊野公园共计 20余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3处,国家生态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4处。“如今,随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处处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我市城乡有‘颜值’更有‘气质’。”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绿满城乡 小游园装着大民生
公园被称作“城市绿肺”。它不仅关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影响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把小游园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按照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要求,市城区建设小游园90个,清丰县建设小游园34个……如今,各类公园的大力建设,让广大群众得以随时看得到绿树成荫、听得到啾啾鸟鸣、呼吸得到新鲜空气,成为群众最满意的民生工程之一。
7月13日清晨,家住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居民赵秀梅,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到公园散步。此时,公园内已聚集了不少健身、散步的群众。亲水平台上,三五戏曲爱好者,正聚在一起拉二胡、唱戏。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男女老少都喜欢晚饭后到公园里夜跑散步、放松心情。看起来,这小游园装着大民生呢!”赵秀梅如是说。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市还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广泛开展生态科普宣传,通过树立展板、设置宣传栏、广播宣教、悬挂标牌等形式,令公园变成了天然的生态文明大课堂。每到周末,成群结队的孩子都会前往享受科普知识的饕餮盛宴。
“这是水烛草。花粉入药能消炎、止血、利尿。叶片可以编织蒲团。那是杜仲。干燥树皮入药,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刚上初一的刘杰康如数家珍般介绍,让以往数落他“五谷不分”的爷爷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7月13日,发生于南乐县昌乐森林公园的这一幕,正得益于我市广泛开展的科普宣教活动。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郊野公园和小游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改革发展‘四个着力’重要指示的内在要求,是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短板,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具体实践。”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5年内,我市将规划建设郊野公园10个以上,争取使全市750亩以上的郊野公园总数达到30个,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弘扬生态文化,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提供绝佳去处。(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孙相勋)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