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6月25日,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相关专家评审,拉开我市正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大幕。
该规划的建设期限为10年,分为近期(2015至2018年)、中期(2019至2021年)和远期(2022至2024年)三个阶段。规划指出,要遵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坚持生态、生产、文化并重,立足地处黄河故道和黄河纵横全境的区域特点,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着力实施重点工程,健全森林城市网络,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发展林业经济,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提升森林管理能力,加快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把濮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森林城市,使之成为黄河北岸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规划建设区域分为市域和城市建成区两个层次。“市域”指的是濮阳全部行政辖区,包括五县两区总面积4188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指的是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各县区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城区范围。其中,市中心城区(华龙区和开发区)面积54平方千米,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和台前县建成区面积63.5平方千米。
在建设过程中,我市将总投资约43.23亿元,打造四大体系、五项指标和特色工程,这三者相互依存、有机融合、紧密联系。“四大体系”指的是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五项指标”指的是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特色工程”包括城镇绿化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六大产业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和森林保障建设工程。
根据我市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环境特点、城市发展趋势和安全生态要求,规划确立了五个建设原则。一是生态先行、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实施廊道绿化、郊野公园绿化、城镇绿化、产业集聚区绿化等,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绿化、美化格局。二是兴林富民、改善民生。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扶持龙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和林浆纸板加工业,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三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在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镇村绿化水平,实现城乡绿化互动并进,使城区和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同步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四是传承创新、彰显文化。把传承悠久历史文化与创新现代生态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在城乡风貌、人居环境、生态景观产业发展和文化设施等方面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使历史名城焕发现代文明的光彩。五是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用实际行动参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对创建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与满意度,着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据介绍,我国于2004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以来,全国已有96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其中我省有9个城市获得该称号。(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