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过去农民对幸福生活的具象表达。如今,人们对好日子的向往,早已超出了之前的期许。现阶段,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体现,是基础设施的差距。
暮春时节,记者走进南乐县谷金楼乡李家屯,只见一条条水泥街道宽敞平坦,一排排别墅式的小楼整齐划一。采访中,该村村民王红献兴奋地将记者拉到他家里参观,一栋装修一新的两层小楼,被一道半人高的花墙围住。进入房内,各种现代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乡村文明的厕所,瓷砖地板上安装的水冲式厕所非常干净。老王得意地对记者说:“我们现在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农民的心声,反映了我市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指明方向 明确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而农村的短板最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直击农民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一路一桥总关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哪怕是修路建厕所这样的具体“小事”,都是总书记十分关心的问题。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明确要求,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河南视察指导工作,希望河南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等“四张牌”。
濮阳县渠村乡黄河滩区风景美如画。
成绩显著 任重道远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载体和抓手。2018年,我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一批乡镇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和公共厕所,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也有了新的进展。各县(区)都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445个,“四美乡村”达到107个,濮渠路、阳子线等6条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初步形成,充分彰显了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的时代特色。
我市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依然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基本公共服务难以适应农民需求。在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依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有些农村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存在着“痛点”和“堵点”。
台前县八里庙村综合文化广场。
科学规划 统筹推进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铆足更多的干劲,用足更多的巧劲,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突出规划引领。科学规划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放在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谋划设计,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规划有机结合,统筹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要根据濮阳自身实际,尽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主要布局,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标准,做到高规格、可持续、更实用。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着力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必须创新优化投融资模式,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方面要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重点支持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避免撒胡椒面;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后续管护服务。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软件、硬件一起抓。硬件方面,要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方面,要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数量和提高质量,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工作多、难度大、周期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提升,应遵循先抓重点工程再向外延伸、先搞好硬件再完善软件的思路;既有突破精神,提高建设效率,又有历史耐心,确保建设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