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上23时38分,河南省濮阳市一小吃店内的液化气罐泄漏着火,濮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华龙区开州路中队的指战员迅速出动处置。到达现场后,消防员们远远看到店内发出喷射状的火光,1个液化气罐不断喷出1米多高的火焰,在黑暗中十分耀眼。气体喷发出的“呲呲”的呼啸声,预示着危险正在迅速逼近周边的商铺和住宅,如果不及时处置造成火势蔓延,或者气罐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消防员们迅速摆开阵势,一方面利用水枪对罐体进行冷却降温,另一方面,一名消防员在水枪掩护下,步步靠近液化气罐,到达液化气罐旁边时,用手感触罐体并不灼热,随后便将燃烧的罐体抱起,挪到了室外空旷位置。之后,继续利用水枪对罐体进行冷却,并对泄露出的气体进行稀释降温,直至罐内气体排放干净。
网上对“抱火哥”有过这样一些评论......
消防员这么拼?煤气罐燃烧成这样不会爆炸吗?这样危险有多大,消防员不怕吗?是不是太莽撞了?
我们来一一解答
燃烧一定会爆炸吗?
所谓燃烧,就是某个物质,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后(称为燃点),与助燃剂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并放出热量和光的过程。想要引发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剂、到达燃点这三个条件,一旦条件达到就可以形成稳定的燃烧。
但是爆炸可以分为化学性和物理性的。与燃烧相比,爆炸的过程更剧烈,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热量、产生了大量气体,让有限空间无法容纳而发生爆炸。比如,鞭炮的爆炸,就是因为在有限空间里,使用了黑火药,点燃后瞬间释放了热量和气体,由于裹紧的纸筒的限制,大量气体无法排出,最终冲破纸筒,砰地一声炸裂开。物理性的爆炸,则是密闭容器因为外部加热,让其中的气体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膨胀,压强就变得越来越大而撑破容器。
所以说,燃烧不一定会爆炸。
液化气罐烧成这样不会爆炸吗?
有了对爆炸与燃烧的认识,再看这件事就不难理解了:液化气罐中,装填的是纯净的液化气,是不含氧气的,且压强远远超过外界。所以,当在瓶口点火时,高速喷出来的可燃气体接触到了空气并被加热,燃烧的三个条件得到了满足,就会形成骇人的巨大火苗。但是,这种热量传递到罐中的可燃气体,却无法让其发生燃烧:罐子里没有助燃剂,三个条件缺了一个,所以是烧不起来。换句话说,燃烧只能发生燃气在与空气接触的地方,接触不到空气是烧不起来的。因此,做饭使用的煤气灶在打燃之后,炉盘上会发出火焰和热量,但却不会危及到煤气罐或液化气罐中储存的可燃气体——在这个抱火的事故处置中,只不过是省去了连接软管和燃气灶而已。
那么说液化气罐燃烧是不会爆炸了,很安全?
当然是否定的。所有的可燃气体都会引发爆炸,前提是要有适当的比例与氧气混合。一些液化气罐爆炸的事例中,往往是因为液化气管道泄漏,液化气跑到了房间里的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混合。当与氧气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只要提供一点热量,比如电灯开关时的电火花,燃烧就能迅速发生,并以连锁反应的效果,将其他可燃气体一并点燃,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从而发生爆炸。这个比例,就叫做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太少了点不着,太多了氧气不够也点不着。因此,煤气罐里的可燃气体,就是因为氧气含量太低,达不到爆炸极限,所以才不会爆炸的。
消防员冒着多大的危险?
这样做会不会太鲁莽?
消防员当然冒着危险,但是抱着燃烧的液化气罐跑出来仍然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处置方法,既能保证不会在室内发生爆炸,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能更好的利用水来降温抑爆。
我们之前说过,爆炸分两类——物理的和化学的。
当煤气罐的罐口喷出火焰时,肯定是会放出巨大的热量。这种热量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形式传递给罐体,让罐子、罐子里的可燃气体的温度都越来越高。当罐体里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超过罐体金属的承受极限时,气罐也就会像是爆炸一般被气体撑破,从而发生物理性的爆炸。这种爆炸的威力也很惊人。同时,大量的可燃气体也会迅速与氧气结合后被点燃,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几米直径的大火球,那位扛着气罐的消防员就恐怕性命堪忧。所以消防员必须使用水枪冷却抑爆,当确定罐体温度较低时,才可以采取“抱火”这样的操作。
这样的操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需要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准确判断,并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完成操作。因此,那位消防员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通讯员:李占会 卢芬 孔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