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10月16日上午,2018濮阳杂技艺术节隆重开幕,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演职人员和领导、嘉宾参与活动。
〓手机天气〓
今天白天到夜里多云间晴天,偏北风2到3级,温度21度到10度。
【今日看点】
>>我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
10月15日,从广东省深圳市举办的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传来喜讯,濮阳等27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青玖出席座谈会,并代表我市上台接受牌匾。至此,我市再添一张国家级名片。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是一座城市绿化成就的最高荣誉,是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2015年以来,我市遵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着力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家森林城市。经过近4年的艰苦努力,全市完成新造林48.3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93%;森林覆盖率由创建之初的25.4%提高到30.31%,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0平方米。我市已建成“林水相映、林路相随、林田相依、林村相衬、林城相拥”的独具平原特色的森林城市。(吴红臣 孙相勋)
http://www.pyxww.com/news/yaowen/2018-10-16/38204.html
【2018濮阳杂技艺术节】
>>杂技传奇,演绎濮阳精彩
----------
在全世界五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濮阳杂技的身影与足迹。杂技,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创造了“濮阳经验”,已成为 “中国杂技之乡”濮阳乃至河南亮相世界的重要文化名片。
◎杂技精品打开通往世界之门
近年来,一批印有“濮阳制造”标签的杂技节目横空出世,在国内国际吸睛无数、屡获大奖。据不完全统计,濮阳杂技在省级以上乃至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大赛中获奖300余项。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从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濮阳杂技实现了从“原料生产地”到“濮阳制造”的全方位转变,用强劲实力诠释了“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中原,中原杂技看濮阳”的深刻内涵。
◎打造培养杂技人才的“摇篮”
目前,我市杂技人员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中国杂技团、广州战士杂技团和北京、上海、四川、河北、广东等地主要杂技演出团体,有很多濮阳籍的演艺骨干。
濮阳杂技声名远扬,有力地促进了濮阳杂技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杂技人才培训基地。2018年1月,市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签订关于推进跨界跨项选材工作合作协议。
除了杂技专科学校,我市还有50余家杂技团体实施“以团代校”的实践培养。10年来,濮阳先后培养和输出各类杂技人才2万余名。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出自濮阳的杂技演员。可以说,濮阳已真正成为培养杂技人才的“摇篮”。
◎杂技产业助力濮阳经济发展
“十一”黄金周,东北庄杂技文化产业园区共接待游客74.9万人次,带动消费1.5亿元。河南杂技集团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华晨杂技集团在美国百老汇50余天演出60场。国内外市场伙伴的建立、市场份额的扩大,不仅促进了濮阳杂技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有力提升了河南形象、中国形象,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展示了中国自信,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有力促进了濮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创新中传承华夏历史文明
自2005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并不断完善促进杂技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濮阳杂技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杂技团队数量由2005年的9家发展到目前的50余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并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集团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杂技企业和产业园区。
市委、市政府抢抓发展机遇,确立了以杂技为龙头,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机制创新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全力实施“产业集聚、企业整合、关联带动、人才培育、精品打造、节庆推介”六大举措,通过杂技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濮阳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打造东方杂技名城,建设中国杂技高地,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一抹亮丽的濮阳色彩。(记者 段利梅)
http://www.pyxww.com/news/yaowen/2018-10-16/38174.html
【资讯】
>>市领导调研2018濮阳杂技艺术节准备工作
-----------
10月15日,副市长张宏义调研2018濮阳杂技艺术节宣传、安全等准备工作。张宏义先后到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濮鹤高速公路濮阳站,查看杂技艺术节现场宣传布置情况,了解各部门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记者 张迪)
>>2018濮阳杂技艺术节准备就绪
----------
10月15日,记者自2018濮阳杂技艺术节组委会获悉,目前所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本次杂技艺术节共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演职人员和嘉宾参与活动。
据介绍,作为本次杂技艺术节的承办单位,河南省杂技集团与河南建业集团从今年8月份就启动了筹备和组织工作。其中,包括本次杂技艺术节主会场(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的布展,会标及吉祥物的征集,万国国旗等会场气氛装点工作等。本次杂技艺术节共有三场国际水准的专场演出,分别是国际杂技精品专场演出、国际魔术精品专场演出和国际马戏精品专场演出。届时,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演出团队,为观众奉上30余场精彩绝伦的杂技艺术演出。此外,市文明办组织260名志愿者参与本次杂技艺术节的服务工作。(记者 张迪)
※※濮阳杂技历史悠久※※
杂技艺术历史悠久,遍及华夏,是中国最为古老、堪称神奇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气派、彰显中国形象的符号之一,在中外交流中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濮阳杂技则是中国杂技百花园中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
濮阳地处中原,滨邻黄河。广袤厚重的黄土地、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孕育了勤劳智慧的濮阳人民,这里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伴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杂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生产劳动中孕育,在历史演进中成长,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濮阳杂技艺人坚守祖艺,授业传承,千秋磨砺,百炼成钢,杂技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绵延不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濮阳建市以来,濮阳杂技与改革同行、与时代同步,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征程中发展壮大。东北庄村、濮阳市先后被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新时代的濮阳杂技,抢抓文化体制改革机遇,继承传统杂技,发展现代杂技,坚持艺术创新,扩大对外影响,表演形式深刻变革,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民间杂技异军突起,艺术成就愈发辉煌。杂技,已成为濮阳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道路上,濮阳杂技人留下了步履坚实的历史足印。
※※濮阳杂技事业发展50个“之最”※※
---------
改革开放以来,濮阳杂技沐浴春风,杂技院团、杂技学校、民营杂技异军突起,杂技事业蒸蒸日上,杂技产业发展迅速,濮阳成为全国杂技产业发展的高地。从杂技百花园中撷取的50个“之最”,是濮阳改革开放的成果、杂技事业发展的缩影。
●1979年9月,濮阳县杂技团在河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中,《轻蹬技》节目获特等奖,《飞叉》节目获一等奖,《重蹬技》等6个节目获二等奖,《顶碗》等3个节目获三等奖,是全省获奖最多的杂技团。
●1981年10月,濮阳县杂技团许富花当选第一届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是濮阳市最早加入该组织的杂技演员。
●1983年9月至11月,受文化部委托,濮阳县杂技团与郑州市杂技团以中国河南杂技团的名义,赴南斯拉夫、爱尔兰、冰岛、丹麦、挪威5国11城市演出,历时65天,共演出48场,观众近5万人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杂技最早的一次出国演出。
●1983年9月,清丰县“飞车大王”郑朝印兄弟5人购置内径8米的铁网球体和2部摩托车,组建雄鹰环球飞车团,成员23人。这是濮阳市最早成立的摩托车表演队。
●1986年6月,在河南省第一届杂技比赛中,濮阳县杂技团的《双层晃板》节目获一等奖。这是濮阳杂技演员首次获该项赛事最高奖。
●1987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中,濮阳市杂技团的《双层晃板》节目获“铜狮奖”。这是濮阳杂技演员首次获该项赛事最高奖。
●1991年2月,位于濮阳市人民中路的市杂技团杂技厅投入使用。杂技厅投资360万元,总占地面积375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20米、长60米、宽42米,观众厅设软垫靠背座椅750个,为濮阳市演出条件最好的演出场所。
●1989年5月8日至11月20日,濮阳市杂技团和长春市杂技团组成中国国家马戏团,赴联邦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不莱梅等5城市演出,历时197天,演出297场,观众35万余人次。这是濮阳市杂技团出国演出时间最长、场次最多、观众最多的一次。
●1991年12月31日,濮阳市杂技学校获批成立,为河南省成立最早、唯一一所以杂技专业为主的综合类中等艺术专业学校。1994年9月,学校开始招生,当年共招收杂技学生86人、声乐学生37人,学制3至7年不等。1995年8月,该校更名为濮阳杂技艺术学校。
●1993年2月,南乐县杂技团更名为河南青年杂技团,为濮阳市最早冠名“河南”的杂技团体。
●1995年9月16日至23日,濮阳市杂技团的《中原雄狮》节目在沈阳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银狮奖”,被誉为“天下第一狮”。(转下帧)
(接上帧)
●2000年10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中,濮阳市杂技团的《狮林春光》节目获最高奖——“金狮奖”。同年10月28至11月3日,该节目获第四届武汉国际杂技节比赛最高奖——“黄鹤杯”金奖。濮阳市杂技团受到市政府表彰,获奖金20万元。
●2000年,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校区的濮阳杂技馆建成。该馆位于濮阳市中原中路,共4层,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2500平方米的排练演出大厅,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杂技专业馆。
●2003年,河南青年杂技团在南乐县城自筹资金建成职工住宅楼,为全市最早为杂技工作者建设住宅楼的县级杂技团体。
●2004年10月,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赵华获中国杂技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为濮阳市唯一获此奖的杂技工作者。
●2005年11月28日,濮阳市华晨杂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为全国杂技界首个由个人出资注册组建的杂技集团公司。
●2006年10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全国第五届青少年杂技比赛中,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的节目《高原童话——独轮车技》获文华杂技节目创作铜奖。这是濮阳市杂技节目首获文华节目奖。
●2006年11月4日,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濮阳市杂技艺术中心培养的16名苏丹杂技小演员,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艺晚会演出。这是濮阳市首次成规模培养外国杂技人才。
●2007年3月,濮阳市华晨杂技集团被文化部授予“全国优秀出口文化企业”称号。这是河南省首家获此称号的杂技团体。
●2007年4月,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娄昌湖杂技艺人娄金贵合作开办杂技艺术培训班,为全国特殊教育机构首家开办此类培训。
●2008年6月,东北庄杂技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濮阳市杂技项目首次入选该名录。
●2009年6月,田聚常、刘小江编著的《东北庄杂技》出版,为濮阳市首部系统介绍东北庄杂技的专著。
●2009年7月31日晚,由濮阳市杂技团、中原杂技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创作的濮阳市首部大型杂技情景剧《神龙部落》,在郑州中州影剧院驻场演出。
●2009年9月20日,全国首部以“水”为舞台的大型杂技综艺秀《水秀》在濮阳首演。《水秀》由濮阳豪艺杂技集团公司创作,总投资8000万元。
●2009年9月20日,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濮阳市“中国杂技之乡”称号,这是河南省首家获此称号的城市。(转下帧)
(接上帧)
●2009年10月29日,濮阳市社科联李振林撰写的《着力打造杂技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编排杂技情景剧水秀的启示》一文,由省委办公厅主办的《调研与建议》第42期刊发。当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作出批示,要求《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这是濮阳杂技首次得到省委书记批示,对濮阳市杂技事业和杂技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0年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濮阳市华晨杂技集团20名演员在长28.8米、宽8米、高18米的“巨船”上表演《海洋之舟》节目,时长13分钟。这是濮阳市杂技演员首次参加亚运会演出。
●2010年12月5日,濮阳豪艺杂技集团环球飞车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10名摩托车手驾驶10辆摩托车在7米高球体内同时进行飞车特技表演20秒。之后,该车队分别于2013年、2015年连续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年2月3日至22日,濮阳市杂技团携大型情景剧《神龙部落》到台湾新北市交流演出。这是河南省杂技首次以整台剧目形式赴台演出,演出60场,观众20余万人次。
●2011年,濮阳倩楠魔术艺术团成立,为濮阳市首家专业魔术表演团体。
●2011年,河南惠升控股集团与濮阳豪艺杂技集团公司合作成立河南水秀清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
●2012年1月9日,濮阳市阳光残疾人杂技艺术团排演的全国首部残疾人大型杂技童话剧《追寻太阳》在市杂技厅首次公演。
●2011年6月15日,中国濮阳杂技文化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水秀龙珠馆的网架结构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螺栓球形网架结构,也是国内采用顶升技术跨度最大的网架结构。2013年12月27日,水秀龙珠馆(后更名水秀国际大剧院)启用。
●2012年5月28日,位于东北庄村的中原杂技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该馆占地36.09亩,建设面积9600平方米,设有1个室外大型表演场和2个264座小型室内表演场,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重点介绍中国杂技和中原杂技的发展历程,为全省最大的杂技专题博物馆。
●2012年12月26日晚,濮阳市杂技团创作的大型杂技情景剧《白雪公主》在市杂技厅首演,为河南省首部杂技童话剧。
●2013年12月27日晚,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剧目奖颁奖仪式在水秀国际大剧院举行。这是濮阳市首次承办中国杂技最高奖颁奖活动。
●2014年2月25日,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迁址建校项目开工。新校址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53亩,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概算投资4亿元。2015年9月13日,首批师生入住。该校区是当时我国面积最大、投资最大的杂技艺术教育校区。(转下帧)
(接上帧)
●2014年8月2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栏目承办的第六届新农村优秀电视剧金牛奖颁奖典礼在濮举行。濮阳市杂技团携《空竹》《空中转碟》《力量》《钻圈》《跷跷板》等节目参加演出。这是濮阳市杂技团体首次参加央视举办的场外演出。
●2015年3月9日,全市首家县级杂技文化产业园——濮阳县杂技文化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13.5亩,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杂技艺术培训中心楼、排练厅、演出剧场等。2016年5月1日,一期项目投入使用。
●2015年5月17日,央视《出彩中国人》栏目第二季“年度出彩之星”评出。被誉为“高空小王子”的南乐籍河南青年杂技团演员刘振奇,以14把道具椅、13.5米总高度,打破杂技排椅世界纪录获亚军。
●2015年7月8日,全国首部杂技专业志书——《濮阳杂技志》编纂工作启动。该书由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列入《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5年11月3日,《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建设濮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意见》下发,首次提出要把濮阳打造成杂技特色文化发展示范基地。
●2015年11月4日,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付继恩当选为中国杂技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主席。这是濮阳杂技工作者首次当选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
●2016年7月至9月,华龙区开展东北庄杂技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行动,提升杂技文化广场、人工湿地、杂技故里民俗街、民俗杂技大剧院、仿明清杂技小院、娱乐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区面积达270亩。
●2016年8月1日,河南省杂技集团收购美国布兰森市综合艺术活动中心签约仪式在该市举行。这是中国杂技文化企业首次收购海外文化企业。
●2016年10月14日,河南省杂技集团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海外上市启动仪式,并与温哥华市中国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杂技文化企业首次谋划海外上市。
●2016年11月27日,央视《挑战不可能》栏目首次播出濮阳杂技演员挑战不可能节目。由濮阳市杂技团5名杂技演员联袂表演的《大球扛杆》节目挑战成功,为河南赢得荣誉。
●2017年7月30日,河南省杂技集团、濮阳杂技艺术学校选送的小轮车项目代表25人,赴京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副局长赵勇,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等接见。这是濮阳杂技演员开始走向跨界发展的第一步。
●2017年9月20日,河南省杂技集团参赛节目《侠·义——蹦床技巧》获第十届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10月4日,该节目又获第十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金狮奖”。
●2017年9月,濮阳杂技艺术学校邓俊方、马春江创作的杂技歌曲电视短片《濮阳杂技真是棒》和杂技教学理论书籍《中国杂技基本功训练》出版。其中,《中国杂技基本功训练》一书以儿歌形式,对杂技100余个基本功动作进行形象化阐释,并配有100余幅动作示范照片,填补了中国杂技基本功直观教学理论的空白。
※※濮阳杂技人物春秋※※
濮阳杂技英才荟萃,代不乏人,光耀龙都。人物春秋选录了在传承发展濮阳杂技艺术征程中信念笃定、贡献非凡、有较大影响的10位已故杂技艺术家。
---------
◎乔治清
乔治清(1866—1951),华龙区岳村镇东北庄人。
乔治清出身于杂技世家。其祖父、父亲均与河北吴桥孙龙村孙福有的祖父、父亲世代交好。孩童时期,乔治清就与孙福有经常切磋技艺,后两人合建大马戏棚。乔治清相貌出众,聪明干练,加上为人厚道、善交际、鞭技好,与孙家班台柱子张素珍喜结连理。婚后,夫妻携手率乔家班回东北庄创业。俩人汲取两地杂技艺术精华,将武术、气功、体操、马术、魔术、驯兽等融为一体,创造出南北交融并富有东北庄乔家班特色的杂技节目。乔治清从演出形式、管理分配、音乐伴奏、马戏设备、幻术道具、剧场美化等方面,对乔家班进行整顿,并将撂地卖口收费改为设棚门票收费,使乔家班经营形式发生较大变化,一时名声大振。清廷诏其率班进宫献艺。乔家班演出软功造型、海剁、喷火、铡刀门、滑稽、魔术等节目,获慈禧太后赐授的万寿龙灯两盏和瓷壶一件。此后,乔治清率乔家班配合清政府外交,先后赴日本、印度、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演出。赴印度演出期间,收当地人哈青为徒,并带其回东北庄学艺3年,期满回国,一时传为佳话。赴日本演出时,曾遭当地浪人无理刁难。乔治清怒不可遏,上告官府。法庭上,他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迫使对方道歉,维护了国家尊严,大长了中国艺人志气。回国后,清王朝为乔家班举行欢迎仪式,赞其“有胆识有骨气”。
民国时期,乔家班人员增至上百人,大棚有20余苫,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乔治清率班先后到上海大世界、楼外楼、三十层天等大剧场和武汉、南京等地演出。随着乔家班名声日隆,濮阳一带慕名拜师学艺者与日俱增,东北庄成为当地杂技发展的重要源头。20世纪40年代,乔治清率班到山西巡演,与山西乔治庸结为忘年交,经常吃住在乔家大院。晚年,乔治清思乡心切,终回归故里。
随着年事渐高,乔治清不再外出,倾其积蓄置办土地100余亩,边管理农田,边收徒传艺。他教导爱徒和子女们“万贯家业可丢,老祖宗留下的杂技艺术不可丢,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为家乡增光,为国家增光”。1951年,乔治清与世长辞,享年85岁。临终前,他将引以为荣的乔家班易名为国光文艺武术团。(转下帧)
(接上帧)
◎谷玉山
谷玉山(1912—1994),濮阳县清河头乡娄昌湖村人。
谷玉山早年丧父,家庭生活艰难。少小离家到东北庄学艺,拜乔家班杂技名家乔治清、乔福田为师。他每天练站桩、拿大顶、踢腿、下腰,不惧寒暑,风雨不误,总是早出晚归,从不间断。休息时练习压腿,身子伏在腿上小憩,睡觉时也总是用肚子顶着大石头或头枕砖头,头上撂砖头,或是腰部、脖子缠着钢丝,甚至睡钉板。他功底深厚,技艺娴熟,活路多且力气过人,赢得“金大力”美誉。谷玉山是乔家班的台柱子,擅长硬气功,最具代表性的技目有《开砖砸石》《油锤贯顶》《气断钢丝》《双风贯耳》等。艺满出师后,娶乔殿臣之女乔玉红为妻,组建马戏团,先后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一带演出,名声在外。他明大义、爱祖国,抗战期间,曾率团慰问西北军、八路军,为部队义演数月。新中国成立初期,谷玉山积极响应濮阳县政府号召,把马戏班交给国家。1958年改编组建濮阳县杂技团,谷玉山任副团长。他打造的《转盘》《女子造型》等10余个创新节目,广受观众欢迎。1982年,谷玉山退休,但仍心系杂技,为濮阳杂技事业的传承发展发挥余热。1994年12月21日,谷玉山去世,享年87岁。民众树碑立传,以示缅怀。
◎李全法
李全法(1914—1996),艺名“菜包”,华龙区岳村镇东北庄人。
李全法父母早逝,家境贫寒,6岁投师长葛马戏班班主翟万里(艺名“翟老幺”),走上学艺之路。十几岁就精通杂技,擅长走钢丝、上刀山、马术、硬气功等。尤以硬气功见长,《五千斤大力士》节目为其独创,成为李家班压轴节目。20世纪30年代,在禹州举行的中原国术比赛中,他力压群雄,获得大奖。1936年秋,所在团体到西安为东北军演出,因演节目出彩,受到官兵赞誉。张学良将军赠其一匹名为“黑旋风”的骏马,并为他起艺名“菜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翟班主在长葛成立抗日护卫团,参加抗日斗争。曾到湖北老河口一带为官兵慰问演出,并多次为当地百姓和官兵接骨疗伤。1950年底,他在陕西汉中组建和平国术团,自任团长。1953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家乡接受整编,任濮阳县红旗杂技团一团团长。1957年,当选濮阳县人大代表。后任新乡地区杂技团业务团长、新乡杂技艺术学校校长、安阳地区杂技团业务团长、安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等职。1996年4月26日,李全法因病去世,享年82岁。(转下帧)
(接上帧)
◎高云峰
高云峰(1914—1993),艺名“火箭炮”,南乐县元村镇蔡庄村人。
高云峰幼年师承南乐杂技表演艺术家薛金标、傅朝等人,后成为南乐县西杂技艺术五大派系掌门人之一。15岁艺成,独树一帜,自立门户。后率高氏派系十几人到山东东阿求教于杂技名家张正振,继续深造,深得器重。他酷爱杂技艺术,尤精马术、上杆、火门地圈等,其表演的《撇清子》《闹蛋子》堪称旷世绝技。与张正振共同组建拥有50余人的大型马戏团。后与山东杂技世家孟广兴之侄女孟秀兰喜结伉俪,二人比翼双飞,在冀鲁豫杂技界名噪一时。1946年,功成思乡,与妻率徒众40余人回归故里,在家乡组建杂技团体,成为南乐第一代马戏团掌班。新中国成立后,高云峰把自己苦心经营的马戏团交给政府,更名为南乐县新胜马戏团,并出任团长。1959年,南乐县新胜马戏团与国胜马戏团,南乐县杂技艺术表演一队、二队合并,组建南乐县杂技团,高云峰任业务团长。1966年起,收徒传艺,专事杂技教育,用心血浇灌杂技之花。1993年12月,高云峰去世,享年79岁。
◎许宝林
许宝林(1918—1996),清丰县固城乡朱潘生村人。
许宝林擅长走钢丝、跑马上杆、气功、蹬人、滑稽等节目。1941年,创办家庭杂技班。著名弟子有许爱存(侄女)、杨贵生、杨改云、肖国涛等。1946年,杂技班发展为拥有40余人的马戏团,在全国各地巡演,最远到蒙古演出。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过濮阳时,马戏团为官兵演出,后又为淮海战役官兵庆功慰问演出。1961年,许宝林的马戏团与肖金贵的金兴马戏团合并,更名清丰县马戏团。“文化大革命”期间,马戏团解散,演员下放工厂和农村。1976年恢复。马戏团演出足迹遍及上海、武汉、杭州、长春、银川、兰州等大中城市,并多次为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际友人演出。其女许富花为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1996年,许宝林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崔守堂
崔守堂(1924—1998),河南邓州市人。
崔守堂从小调皮,喜欢爬高上低,经常打扰村邻。后东北庄乔家班到邓州演出,其家人便把他送进乔家班学习杂技。班主乔治清收其为弟子,带他回东北庄学艺。根据崔守堂的性格和特长,乔治清让他练习轻功、魔术。几年后崔守堂学有所成,与师兄谷玉山成为乔家班台柱子。1936年出师后,崔守堂娶乔治清之女乔玉莲为妻,组建国胜马戏团,带团在河南、山西、陕西、湖北一带演出。1953年,国胜马戏团收编国有,更名为濮阳县红旗杂技三团,崔守堂任团长。1958年,与谷玉山的红旗杂技二团合并组建濮阳县杂技团,崔守堂任业务副团长。1970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解散的濮阳县杂技团恢复,他负责招收、教习学员。1984年退休后,仍关心杂技,多次到排练厅指导学员训练。1998年12月13日,崔守堂因病去世,享年74岁。(转下帧)
(接上帧)
◎李文贤
李文贤(1932—2011),范县辛庄镇陈庄村人。
1953年秋,李文贤到华龙区东北庄村乔家班学艺。1957年,与乔家班班主乔殿臣、王爱珍的三女儿乔金莲结为夫妻。1960年,夫妻两人加入中国铁路四局文工团,随团到济南、贵州等地演出。李文贤擅长大武术、魔术、硬气功、扛杆、老杆对手等节目。1968年初,李文贤、乔金莲在本村举办杂技培训班,东北庄乔家班杂技传入范县。先后培养出刘军、付纪忠、付新钦、付斯林、侯兆荣、张翠英等杂技精英。1969年春,杂技培训班易名为范县杂技团,先后到山东定陶、曹县和安徽亳州等地演出。1969年10月,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范县杂技团解散。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李文贤重操旧业,在本村继续举办杂技培训班,培养出李香玲、李俊香、吴青春、刘跃乾等新一代杂技人才,并远赴山西、陕西等地演出。2011年,李文贤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刘梦轩
刘梦轩(1934—2018),艺名“小活猴”,南乐县元村镇王庄村人。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技艺术家协会理事。
自幼随舅父高云峰学艺,颖悟聪慧,天资过人,且又生性要强,不屈人下。始以“规中小翻”练起,严冬盛夏,经年不辍。8岁功夫有成,9岁登场亮相,能一口气连翻20余个跟头,13岁崭露头角,升任领班主演。其代表技目有20余个,尤以《马术》《高车踢碗》《车技》最为精湛。他套路多、技艺精,但从不自居。1959年,在观看北京杂技团表演的《双车过桌》特技后,暗自制订练技方案,利用业余时间苦练本领。皮肉擦破了,他毫不理会;筋骨摔伤了,他全然不顾。当他把《双车过桌》技目搬上舞台时,不仅博得观众的赞叹,同时也为同行们所震惊。1959年,他与队友吴桐、吴钦兄弟代表新乡地区参加河南省技巧表演赛,参赛节目《杂技武术技巧》获表演二等奖。2018年,刘梦轩因病去世,享年84岁。(转下帧)
(接上帧)
◎刘文成
刘文成(1938—2001),华龙区岳村镇东北庄人。
刘文成从小成为孤儿,被本村刘姓人家收养,8岁开始学习杂技。11岁起,随刘家班跑江湖卖艺。濮阳县政府收编民间杂技团后,成为濮阳县红旗杂技二团演员。1958年,为濮阳县杂技团演员。曾主演《跑马上杆》《钢丝》等节目,是团里主要演员之一。1970年,濮阳县杂技团恢复后,改任教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员。1976年后,任濮阳县杂技团副团长。曾带队到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演出。1983年后,退居二线,仍培养学员。1991年,因病休息,告别杂技。1998年,从濮阳杂技艺术学校退休。他性格耿直,豁达大度,与病魔作顽强斗争。2009年,他被河南省文联授予“从艺六十年老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称号。其长子、长女、四女都从事杂技。2001年6月28日,刘文成因病去世,享年63岁。
◎宗学成
宗学成(1947—2015),华龙区濮东办宗昌湖村人。
宗学成出身杂技世家,从小跟从父母练习基本功。6岁开始登台演出,10岁基本掌握气功、硬功、魔术等技巧。擅长顶技、杂耍、魔术等。最拿手节目有《三仙归洞》《喷火》《顶杆》《钓鱼》《九连环》等。因表演《三仙归洞》节目出神入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人称其为“鬼手”。19岁开始收徒,培养弟子220余名。1984年,受邀到清丰县带班演出。1988年回乡后,创办宗氏杂技团、宗氏杂技学校。2000年以来,多次到东北庄为来濮调研工作的领导表演节目。其表演的节目先后在央视、河南卫视、凤凰卫视以及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电视台播出。2015年6月5日,宗学成受邀在河南修武县七贤民俗村表演期间发生意外不幸去世,享年68岁。
※※濮阳杂技故事※※
杂技是流动的艺术、吃苦的营生。濮阳早期杂技艺人和当代杂技工作者,为了传承发展这门古老艺术,苦练技艺,四海为家,留下了艰辛跋涉的历史足印和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他们以艺为生,苦中寻乐,难中坚守,生生不息,演绎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积极向上的“古技新传”。
----------
☆宗氏杂技☆
濮阳杂技世家众多,保留了大量原生态传统杂技,是杂技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华龙区濮东办宗昌湖村的宗氏杂技,是濮阳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杂技之一。
宗氏杂技起源无从考证,但一直靠家族传授绵延至今,能够讲清谱系的已有五代百余年历史。宗殿增为第一代;宗银修为第二代;宗银修的子女宗学成、宗陶成、宗春成、宗随成、宗爱娇、宗爱英、宗爱玲为第三代;宗学成之子宗红伟、宗红磊,宗陶成之子宗杨龙、之女宗喜凤,宗春成之子宗方杰,宗随成之子宗胜达、宗胜永,之女宗淑慧为第四代;宗红伟之女宗欣怡、宗红磊之子宗钰奇、宗杨龙之女宗如悦为第五代。
宗银修7岁入安阳洪福寺,拜方丈王修善为师,后习得上百种杂技、武术绝活,名震一方。其妻杨荣花,安阳县人,1926年9月出生,精通杂技,擅长蹬技、魔术等节目,是目前全市年纪最长的杂技艺人,现仍能表演一些简单的魔术。宗银修长子宗学成成就最大,会表演上百种传统杂技节目,多次受邀到东北庄为参观、考察的贵宾表演。2015年6月5日,宗学成在河南省修武县七贤民俗村表演期间发生意外,不幸去世,是我们濮阳杂技界的重大损失。宗氏杂技传承教育以大家庭为单位,以家庭院落为练习场地,平时在家切磋学习,一旦有演出任务可随时组团。宗氏杂技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次受邀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展演。(转下帧)
(接上帧)
☆土埋咸菜☆
赵华是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濮阳建市功臣、改革开放功臣,曾任濮阳市杂技团团长兼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2005年退休后,他仍心系杂技,创办了濮阳华晨杂技集团公司。这位献身杂技近60年的老艺术家,先学戏曲,后改学杂技,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年少学艺期间,他把吃苦当作财富,不讲条件,不畏艰苦,造就了他刚毅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土埋咸菜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离家学艺的第一天。
1958年9月的一天,是年仅13岁的赵华去濮阳县戏校报到的日子,黄河岸边的老家渠村乡刘寨村,距离县城有六七十里路。
这天上午,赵华叠好铺盖,打起背包,准备吃过午饭就向县城出发。午饭过后,赵华背起背包离开了家,手里还捧着一个大口罐子,那是母亲给他准备的老咸菜。当时正值困难时期,赵华家条件很不好,一罐老咸菜能吃上半个学期。
赵华个头不高,但蛮有精神,走起路来呼呼带风。出了门,他就顺着大路向县城方向走去。尽管一下午都在匆忙赶路,但天快黑的时候,他才走到离县城还有八里路的八里庄。这时他又饿又渴,双腿沉重迈不动步子,感到再也拿不动咸菜罐子了。他就在路边一个石墩子上坐下来休息,当时路上碰不到一个人,年少的他也不知道离县城究竟还有多远。他心想,这么重的咸菜罐子实在是拿不走了,不如暂时找个地方,用土埋起来,等回家时路过这里,再挖出来捎回家。
于是,赵华跑到路边的地里,用双手挖了个小坑,把咸菜罐子埋了进去。埋好后,又数了数路边的石墩子,做了个记号,他心想,回头一定能够找到它。埋好咸菜罐子后,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继续赶路。
几个月后,戏校放寒假。赵华还惦记着地里埋着的咸菜罐子,回家路过八里庄时,他迫不及待地寻找路边的石墩子,石墩子倒是找着了,但地里都种上了小麦,咸菜罐子没了踪影。他又反反复复地在周边找,还是找不到。他一琢磨,可能是人家犁地时发现了咸菜罐子给拿走了。“唉,没了就没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赵华心里释然了,就哼着刚学会的戏曲段子,大步流星地朝老家的方向走去。
(转下帧)
(接上帧)
☆凤英驯马☆
史凤英是东北庄杂技名家乔殿臣的妻子,其马术、重蹬技艺高超,被誉为“驯马高手”“奇女子”。
1980年3月,64岁的史凤英随团到商丘地区朱台公社演出。在表演马术时,一匹足有五尺多高的枣红大马突然“转性”,把几位演员都摔了下来。史凤英见状急忙整理衣襟,抄起马鞭,“噔噔噔”几步朝烈马迎了上去。只见她抓鬓上马,右手执鞭,朝马腚上抽了一鞭,马毛纷纷飘落,一道一尺多长的血口子清晰可见。受惊的烈马更加疯狂,嘶嘶吼叫,一个站前腿扬起老高。史凤英一手抓马鬓,双腿夹紧,贴在马背上。烈马没能把她摔下来,又前翻后掀地狂奔不止,史凤英非但面无惧色,竟然在马上玩起了蹬里藏身、海底探月等惊险动作。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个个都为她捏了一把汗。烈马狂奔数圈后,最终喘着粗气,耷拉着头慢了下来。史凤英一个筋斗翻身下马,稳稳落地。
观众纷纷拥向史凤英,在此观看演出的朱台公社党委书记快步上前,一边上下打量,一边激动地说:“史大娘,好样的,没摔着吧?”当他看见史凤英装束未改、毫发无损时,才转身对杂技团团长刘存义说:“你们也真是太胆大了,这么大年纪的老太太,你们还让她驯马,就不怕有个三长两短?”刘团长神态镇静地说道:“史老太太虽年逾花甲,但驯马有术,还未曾遇到驯服不了的烈马。”
☆扬名汉堡☆
1989年5月至11月,濮阳市杂技团和长春市杂技团共47人,组成中国国家马戏团,到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不莱梅等5个城市演出。在汉堡演出期间,濮阳市杂技团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有一天,做饭师傅因经验不足,午饭做的豆角没有炒熟,导致全团将近一半的演员饭后上吐下泻,严重的被送往医院。得到这一消息后,德方经理急得团团转,因为当时已是中午12点多,而下午2点就有一场演出,他要求我们作出答复。观众已经开始入场,因为当天是周末,观众还特别多。我们要取消这场演出容易,但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不能不考虑。
离开演时间越来越近,德方经理再次催促。杂技团领导班子紧急磋商,作出决定:演!随后召开全团大会,发出动员令:没发病的和症状轻的演员一定要振作起来、坚持下去,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中国马戏团的尊严,一定要演,而且一定要演好。说来奇怪,团领导的话好像为演员注入了“强心剂”。那些刚刚还趴在道具箱上、长条凳上的演员和乐手们纷纷站立起来,鼓起勇气,立马各就各位。管业务的同志及时调整节目单,把因病耽误演出的节目换了下去,把备用的节目调了上来。经过一番调整后,节目准时在《歌唱祖国》的序曲中开演。演员们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完全看不出什么破绽,演出顺利进行,最后获得成功。知道内情后的德方经理激动万分,跑来握住大家的手连声感谢,对中国杂技工作者的艺术修养连连称赞。
【温馨提示】
★本报由濮阳日报社、河南移动联合出品。
◇欢迎订阅《河南手机报◎濮阳版》。移动用户发送短信PYSJB到10658300,联通用户发送303到10655885,电信用户发送303到106592066即可订阅,资费3元/月,无流量费。
◇如您想提供新闻线索,请拨打手机报热线:15839361889;投稿邮箱:pyrb110@163.com
◇请及时删除已读彩信,以免影响接收新彩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濮阳网www.pyxww.com
本期总值班:宋冬冬
本期责任编辑:王明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