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抓载体、破瓶颈、减负担、激活力,持续深化“惠企政策进千企”服务企业系列活动,企业服务工作连续7年被省政府表彰。今后,我市要继续通过不同方式创新载体,搭建政企对接平台,在全市形成“大服务”格局,助力全市企业发展。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在完善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县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依托“工业云”建设,搭建企业服务直通车,在全市“开通一条热线、建好一个企业服务云、运用一个微信平台、开展一系列面对面活动、形成一套服务机制”,搭建“企业服务直通车”,开创企业服务新模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认真落实惠企政策
惠企政策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也是吸引企业投资落户的重要筹码。
全面落实各项涉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成为我市上下必须坚持的努力方向。为此,市工信委认真筛选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的64项惠企政策,向全市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政策汇编(2018年版),要求全市各有关部门认真对照,逐项落实。
市税务部门要根据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值税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要求,尽快落实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分别由50万元、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等减税政策。市人社部门要依规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单位缴费比例降到最低。为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市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将全市所有涉企服务部门纳入评价范围,每年给这些部门打分、排队,让服务好的亮相出彩受奖励、服务差的登榜挨批评。
扎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各有关部门要紧紧结合自身职责和企业需求,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特别对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老大难问题、紧急问题、单项重大问题,要一一梳理,分门别类,提高效率,尽快解决。同时要强化对这些问题的督导,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工作台账,确定办结时限。
继续深化“四项对接”活动。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和交流活动;认真落实金融工作日制度,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银企对接会,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遴选一批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与全国重点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和需求对接,并对项目合作情况进行跟踪服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用工对接活动,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训,推动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对接。(《濮阳日报》记者 贺德敬)
【县区传真】
>>开发区积极开展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
----------
5月
责任编辑:宋冬冬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