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建机制
过去几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已经建立了相对立体科学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产品质检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相继落户,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放眼未来,产业集聚区更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
据统计,2017年,我市9个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8.62亿元,占全市的56.9%。可以说,抓好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就是出路。今年我市将支持濮东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争取尽快获批,早日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加快推进省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和生物基材料监测中心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年内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院士工作站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
平台搭起来,保障机制也要跟得上。今年我市将加强与央企、发达地区创新主体对接,与中科院、中国石化联合会、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不为所有,只为所用。探索政产学研联动机制,着力解决我市企业生产中的问题,推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濮阳日报》记者 王金勇)
【县区传真】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五彩濮上”文化旅游红红火火
----------
今年“五一”期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出了2018“五彩濮上”文化旅游活动。濮上广场、论语广场、班家耕读小镇等地都在假期期间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五一”假期期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带来经济收入约800万元。(《濮阳早报》记者 王亚娟 通讯员 翟晓飞)
【国内要闻】
>>31省份GDP一季度成绩单:18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责任编辑:宋冬冬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