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3月30日
【连载】
>>《来自大槐树》——凯(kǎi)姓 系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
----------------
凯氏(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2000位,在台湾也名列第1078位,以恭州、徽州为郡望。姓氏源出有:
一、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后,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据史籍《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他们是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他们帮助帝君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八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恺氏。在古代,“恺”与“凯”二字通假,因以有“凯”代“恺”为姓氏者,改称凯氏。凯氏与恺氏同宗同源,属于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二、源于苗族。出自远古三苗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凯氏先祖原为苗族,源于殷、周时期的鬃人,在历史上曾自称为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秦、汉时期,苗族先人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蛮、武陵蛮”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有学者认为苗族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的民族,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作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五千余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之地,逐渐形成“三苗”。苗族人祖先无姓氏,后在与汉族的不断融合过程中开始采用汉姓,其中有因居住地为贵州省凯里地区,遂以凯为氏,称凯氏。
迁民后裔分布:贵州、重庆、安徽、海南、台湾等地。
【豫新闻】
>>河南2017年问责为官不为党员干部8262人
-------------
记者从河南省纪委省监察委了解到,
责任编辑:王明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