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园地 > 要闻动态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巡察整改促规范 家访升级焕新颜
——濮阳市子路小学巡察整改家访小故事

作者:于继革 张瑞利  文章来源:濮阳市子路小学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5-09 17:34:10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2024年11月,上级巡察组对濮阳市子路小学巡察时指出“家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家校协同育人不足,对家访工作没有作出具体要求,未有效推进教师家访工作的相关管理、培训、考核和保障制度”等问题。该校痛定思痛、靶向施策,立即行动,以“认识重塑、行动重构”为主线,推动家访工作从“缺位”到“归位”、从“无序”到“规范”,推进“以巡促改、以改促升”的教育实践,让教育的温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一、思想破冰找问题:在反思中重塑家访认知

(一)问题直击:找准思想“堵点”

巡察反馈暴露的核心问题,折射出该校对家访工作的三重认知偏差:

1.定位模糊:将家访视为“阶段性任务”而非“常态化育人手段”。

2.责任淡化:缺乏“全员育人”意识,认为家访是班主任“单打独斗”。

3.价值低估:未能意识到家访对学生成长、家庭赋能的深远影响。

(二)认知升级:开展“家访大讨论”

该校通过“三会一课”层层传导压力,组织“家访是什么?我们缺什么?整改做什么?”大讨论。

1.案例警示:分享“家访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家庭环境影响学习习惯”等真实故事,让教师直观感受家访的必要性。

2.理念重塑:提出“家访是教育的‘毛细血管’,是打通家校共育的‘最后一公里’”,将其上升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审视。

“当我们把家访当作‘任务’时,看到的是‘完成量’;当我们把家访当作‘责任’时,看到的是‘育人质’。”市子路小学副校长胡自凯在会上如是说。

二、叩开“家”门探学情: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深度

(一)精心筹备:让家访成为有温度的教育行动

家访前,该校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制定《子路小学家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跟踪”原则。该校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类梳理家访对象,建立“一生一策”家访台账——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学困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确保家访工作有的放矢。

“家访不是简单的走访,而是用眼睛观察家庭环境、用耳朵倾听家长心声、用心灵感知学生需求。”市子路小学副校长胡自凯在动员会上强调,“我们要让每一次敲门都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二)暖心走访:让教育从“有痕”走向“有声”

晨光熹微中,教师们踏上家访之路;暮色四合时,仍有身影穿梭在街巷楼宇。该校低年级教师侧重于交流习惯养成、自理能力及家校适应;中年级教师聚焦学习方法指导,社交能力及兴趣培养;高年级聚焦升学准备、自主学习及心理健康,结合家庭支持调整策略。

在该校四(2)班学生李子叶家中,班主任何娟发现孩子书桌旁贴着密密麻麻的便签条——“今天数学作业正确率提高了!”“英语单词听写全对!”家长笑着解释:“这是我们的‘进步墙’,每天记录孩子的小成就。”这一细节让何老师深受启发,返校后便在班级推广“成长储蓄罐”活动,鼓励学生用便签记录点滴进步。

在该校六年级留守儿童张某家中,李雪老师看到老人床头摆放着孩子与父母的合照,悄悄记下孩子对父母的思念,次日便组织“云端书信”活动,让孩子通过文字向远方的父母倾诉心声。

三、延伸“访”路促成长:用行动践行教育的担当

(一)闭环管理:让家访成效落地生根

家访结束后,该校教师们及时整理《家访记录单》,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与跟踪时限。针对家长集中反映的“作业”问题,该校增设“无作业日”和“兴趣拓展课”;针对部分学生“沉迷电子产品”现象,该校各班级开展“屏幕时间管理”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制定作息计划表。

家访不应是一次性工程,而要形成“访前有准备、访中有记录、访后有反馈”的闭环管理。市子路小学副校长胡自凯在总结会上强调,要让家访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教育的新起点。”

(二)家校共育:让教育力量无限延伸

为巩固家访成果,该校推出“智慧父母课堂”,邀请优秀家长录制育儿短视频。该校四(5)班张娴玥的家长向大家分享“言传身教,以身为镜”的教育理念;该校四(1)班刘若欣的家长则分享了“陪伴,让教育有温度;良好的习惯比成绩更重要;尊重孩子因材施教;用心倾听,用爱沟通”的优秀做法。这些来自家庭的教育智慧,为家长教育孩子提供新思路。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双向奔赴,让家长从“倾听者”变为“合伙人”。

在家长满意度调查中,“家访工作”获得99.2%的好评率。许多家长感慨:“老师走进家门,我们才真正感受到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携手的‘大合唱’。”此次家访整改,不仅是一次问题的“清零”,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回归”。市子路小学用行动证明:当学校把家访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当教师把家访当作“育人必修课”来上,当家长把家访当作“成长合伙人”来盼,教育便有了穿透壁垒、直达心灵的力量。

今后,市子路小学将继续以整改为契机,让家访成为常态、让沟通成为习惯、让协同成为共识,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用真心书写家校共育的新篇章!㉔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