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园地 > 要闻动态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认知升级

作者:刘艳芳   文章来源:高占伟小学语文工作室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10 10:05:03   

学校里紧张、忙碌、卖力的是老师,每天朝七晚七,本以为会“五谷丰登”,却发现有的学生是“草盛豆苗稀”,当老师的真是欲哭无泪。  

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刚开始,我希望学生在学校、在课堂里都争分夺秒、不开小差、不浪费时间。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老师讲的学生不一定会,老师强调的学生会“摁下葫芦又起瓢”,学生们错误花样百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安慰自己是孩子都会犯错,犯错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错着错着就对啦。  

再后来,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就是很晚才醒悟。在学校里就是迷迷糊糊、就是犯困、就是表现得“不务正业”。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是无所事事,整体发呆。但发呆本身不是有价值的吗?他们是为未来的觉醒积攒能量。不是有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他们的花期不同,开花的时间也不同,有些孩子一辈子也不开花,因为他们是参天大树。  

我逐渐认识到:万物生长,各自高贵;水土丰美,百花盛开。  

“生长”是全方位的,学生的生长、教师的生长、学校的生长、教育的生长……  

“生长”这个词过于理想化,真实的人生不可能除了生长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因此,有人将成长取代生长。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而成长,就是把你曾经恪守的一些模型推翻,让你用更宏大的格局和更开阔的综合视野看待问题。  

成长就是认知的升级。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教育亦是如此。  

老师苦口婆心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生动地描述着如果不学习将来会吃什么样的苦,好像这种苦一眨眼就来到。他们根本不理睬,不以为是,因为学生没有到明天生活,老师和学生不在同一认知层面。认知层面不同的人相互之间很难交流。  

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现在都不跟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认知的水准基础上去思考。以后如果有人告诉我2+2=10,我也会说,你很厉害,你是正确的。”  

英国的教育家埃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我们见过在学校表现出色、遵规守纪、刻苦学习的学生,多年之后碌碌无为,对母校对老师没有任何感恩之心;我们也见过在学校调皮捣蛋、无法无天的顽皮学生,多年之后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提升教育认知。  

有人说,人如同一个木桶,如果桶底太高,便装不下多少水;要想装很多水,桶底就得低一些。这个“桶底”就是“自我”。可是如果装太多水,桶底受到的压力太大,人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所谓的顿悟,就如“桶底脱落”,桶底脱落了,水倾泻而下,人心就畅快了。  

桶底的这个从高到低到脱落的过程,就是从“大我”到“小我”到“无我”的过程。“我”越来越小,越来越不重要,悲悯、感恩、利他才与日俱增。  

我们需要提升对自我的认知。㉔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