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纪念馆(北大红楼)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内,翔实的文字介绍、生动的视频资料、震撼的文物展示、众多的参观游客,构成了一幅幅珍爱历史、爱党爱国、温馨和谐的美好画面。
北大红楼:进步的壮举在这里酝酿
北京大学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 ,因该楼墙体主要部分均用红砖砌筑,故俗称“红楼”。北大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北京大学的旧址,也是“五四”运动纪念地。
北大红楼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七年(1918年)落成 。北大红楼建筑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楼体呈工字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东西面阔100米,主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翼楼南北各长34.34米,总面积1万平方米。北大红楼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五四”游行筹备室等 。
北大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1961年3月4日,北大红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博物馆:文明的史诗在这里吟唱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
“国博”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国博”展览包括“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基本陈列,我们重点参观了古代中国陈列。古代中国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古代中国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中华第一龙”就在这里展出。
问道京师:名师的成长在这里蓄力
一群拥有相同教育梦想的中原教育人,四进北京师范大学,问道京师,就是在不断积蓄成长力量,为河南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的红色研学,让我感受到的是课程改革的信心、尊重规律的认同和砥砺前行的力量。
新课程改革从来都是一项宏大的教育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深入其中,以改革之举、创新之策、实践之力,为教育发展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善尽美。李大钊在这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在这里编辑《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毛泽东在这里任图书管助理员,寻求革命成功的道路。我们亦是如此,需要学习新课改精神、推动新课改实施、践行新课改理念,以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为引领,在教学实践中成为新课改的倡导者、新课标的落实者、新教材的示范者,在“新”的路上守正创新、坚定信心、不忘初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前行的旗帜猎猎飘扬。我们只有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坚信教育是点燃、是激励、是唤醒,坚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成就自己的幸福教育人生。
参观中国古代陈列,感觉一眼千年;参观北大红楼,感觉革命必胜;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初心不改。也许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也许名师的成长并不顺利,但是只要坚守初心、坚定信心、坚持恒心,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向着一个目标,且行且思且珍惜!㉔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