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园地 > 要闻动态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怎样读懂小学语文教材

作者:刘艳芳  文章来源: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高占伟小学语文工作室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0-21 16:08:00   

教材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国防”,它首先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体现的是我们国家立德树人的要求。

读懂教材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必须过的专业关。教师只有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才能在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紧密相连,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搭建前后相连、左右相通的知识结构提供支撑,从而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深入。

真正读懂教材,并非仅仅停留于对文字表面的浏览和对知识点的熟悉,它更是一种对教材内在本质的探索、对其功用和价值的全方位把握。要想读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提倡老师们读整套书、读全册书、读大单元。

读整套书,了解不同册次语文要素的关联。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解读统编教科书首先要读整套书,领会编写这一整套书的基本理念,把握这一整套书的编写体系,吸收这一整套书所蕴含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前瞻性思想和成果。小学语文教科书学习目标体系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年级、不同册次之间语文要素的密切关联。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显然“体会人物的内心”是建立在前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加丰富、细腻、深入。

读全册书,了解同一册语文要素的关联。

小学语文目标体系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不仅表现在不同册次之间,同时也表现在同一册次不同单元之间。又比如,围绕如何写清楚,三年级下册分别在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进行安排,第三单元提出“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第七单元提出“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同样都是学习表达,从“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到“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学生经历的是从一个维度向多个维度进行思考的写作练习过程,扩展的是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读大单元,了解单元内部语文要素的关联。

除了不同年级、同一册次不同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每个单元都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日积月累”的内容往往契合人文素养,是单元课文的补充链接;有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一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不同册次、同一册次和同一个单元内的语文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握好这些语文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才能读懂教材、明确教学的起点,才能明确教学的方向,才能知道教学该往何处去,才能在语文的江湖上“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

总之,读懂教材绝非一项单一的活动,其背后是教师教育眼界、教学经验、知识储备、儿童视角的综合体现。如果说学校教学工作是做两件事,一件是“做正确的事”,另一件是“正确地做事”,那么读懂教材就是“做正确的事”。只有在“做正确的事”的前提下,“正确地做事”才能发挥最大效率,否则就会“南辕北辙”。我们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把过去“教材是学生的全世界”变为今天“全世界都是学生的教材”。㉔



责任编辑:王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