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市特校”)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第47期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教有所得,研有所获”,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分享怎么评价一节课。二是听评课环节,观看刘张利老师的课堂实录《认识几分之一》。三是针对刘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探讨。
该校王露雨老师分享评价一节好课的方法,学生们希望在课堂上听到括掌声、笑声和辩论声等声音,老师要关注思维方式、课堂开放度、旁例和反例等细节。王露雨老师强调语言有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想得清楚、说得明白。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传神生动。第三境界是言有尽、意无穷。
课堂结束后,该校王敏老师表示,刘张利老师运用生活化情境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切蛋糕)引入几分之一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刘张利老师通过教具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们直观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刘张利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递进,从简单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分数,确保学生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
该校冯鑫老师表示,芬兰一位数学教育家说过:“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鸿沟填平。”刘老师在讲解《认识几分之一》这个新的概念时,采取了归纳法进行教学,非常成功。他从一个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归纳出一般定义;然后再对照书本的定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最后为学生列出许多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去辨别。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面对生活、面对现象,这样能使得学生真正掌握了一个公式,能去解决一个与此相关的具体问题。
该校刘会会老师评价到:在这堂课中,刘张利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对几分之一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从教学内容来看,紧扣认识几分之一的主题,清晰地讲解了分子、分母、分数线的含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框架。课堂中用纸折叠进行动手操作的环节更是一大亮点,刘张利老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折叠过程中,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表示几分之几,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本质意义。
本次活动,为老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让老师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