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自己培养自己——把好书化作自己的灵魂》,读后感受颇深。
李老师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他认为读书有大用,即我们是人,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精神”,通过阅读建构起“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
李老师认为阅读的意义就是“支撑我们的生命”。而我因此得出结论:读书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他们享受着普通人无法体会的精神的愉悦、充盈。
李老师把所读的书籍分为三类:人生的、教育的、教学的。其价值分别为:宏观层面上认识人生、历史和我们的世界。中观层面上认识我所从事的职业。微观层面上认识并指导我每一堂课的教学。关于阅读人生的书,李老师小时候受家庭原因——父母都是教师的影响很大,读了很多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读书广且杂。而这些书籍影响着他看世界看周围人的眼光,影响着他的人生信念。教育类看似很专业很理论化的书籍,他却能够看得那么深入,甚至把自己代入和作者对话,大胆质疑,这不得不让人惊叹、敬佩!
在读教学类书籍时,李老师说:“虽然我不反对读具体课文教法参考书,特别是年轻教师,但是读这些参考资料最忌讳依赖。特别是和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里,连每道作业题的答案都写出来了。如果长期依赖它,教师就会养成不动脑子研究的习惯,这样专业素养必然退化。”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是当下部分教师的通病。反思我的教学亦是如此,没有参考书仿佛就不会讲课、没有作业题答案仿佛就没有了教学标准,这就是产生了依赖。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何谈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呢?
鉴于此,李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宝贵建议和具体做法:既要参考,又不能被这些资料牵着鼻子走。备同一篇课文时看不同的资料、了解不同的观点、自己作比较和判断。这不就是老师们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吗?
李老师会读书、爱读书,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让智者的思想情感“化作自己的灵魂”,成就自己、完善自己。而我也在李老师的文字中“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让阅读真正走进自己的心灵、化作自己的灵魂。
做一个有灵魂的读书人!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人!做一个天底下最幸福的读书人!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