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南乐县学前教育中心小一班幼儿郭靖杨,小名葡萄。今年4岁的葡萄,爱好游泳、画画、唱歌,是个自信、乐观、可爱的宝宝。
妈妈:王瑞斋,张果屯镇政府工作人员。爱好阅读、散步,是个性格开朗的妈妈。
我既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乡镇工作者。我因为工作繁忙,所以郭靖杨的成长离不开南乐县学前教育中心老师们的培养和关怀。在育儿方面,我和很多妈妈一样是在探索中前行。今天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三堂课。
第一堂课:正确引导 培养好孩子的习惯
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上厕所、穿衣洗漱、收拾玩具、扫地、擦桌子、收拾碗筷等,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
我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每晚临睡前我都会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有时我给她读、有时孩子讲给我听;也常带孩子去书店,感受书香和阅读的氛围。通过阅读,郭靖杨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与我们说话时,常会说出很多优美的词语,并且用词十分恰当。当听到葡萄说“妈妈我既喜欢游泳又喜欢唱歌、外面的花朵是五颜六色的……”这样的语句时,我心里感到一阵阵欣喜。
小孩子有时候要求进步的心思比大人还要强烈。郭靖杨从三岁开始学习游泳,每周四晚上、周六各一节课。到周四晚上我都不想去了,和她商量:“宝贝,今天上学也挺累的,要不今天晚上的游泳课咱不上了?”孩子就会说:“妈妈,我上次游泳课已经学会憋气了,我还想去练习,我下次就能学会自己游了。”就这样,郭靖杨从刚开始的不敢下水、到学会憋气、学会换气,再到现在学会游泳……看,孩子一直在默默成长,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她们无限的潜能,并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平台。
第二堂课:学会倾听 做好孩子的朋友
当孩子向我表达委屈或观点时,我有时会表现出心不在焉或不耐烦的样子,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表达、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否则,孩子长大后就不愿意向我们诉说心声,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每当郭靖杨受到委屈并开始哭闹时,我总会带她到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空间陪着她,让她哭够、发泄并平复好情绪,然后蹲下来和她平等对视,用温和的态度听她诉说,让她表达自己的看法,就算她说得不对也不急于否定。等她把话说完,我再帮助她分析事情的对与错、与她共情,同时告诉她正确的处理方式。
有一段时间郭靖杨天天买玩具,放学了在校门口买、去超市了也在买……因为这件事,我专门和孩子长谈了一次。我告诉她虽然可以卖玩具,但是在学校门口不能买;同时去超市只能买一件玩具,要想好再买。孩子能够听懂,也明白正确的做法。她们也一直在试探大人的底线。今天早晨起床后郭靖杨试探我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不行,上学是你的任务,上班是我的任务,各自的任务都要完成。”一看试探不成功,郭靖杨说:“妈妈,我最喜欢上学啦。”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摸索孩子的想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堂课:夸奖鼓励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郭靖杨3岁时参加家庭聚会为亲戚们讲故事,小她脸涨得通红、手不自主地抠拉链,表现得局促不安。故事讲完,我带头鼓掌,第一时间为孩子竖起大拇指,拉着她的手说:“你能为大家完整地讲一个那么长的故事,表现得太棒了!你的小手要是再配合好动作那就更好了!”我对孩子的表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表扬,并及时提出了不足。渐渐地,郭靖杨越来越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并且每次讲故事、唱歌时都配合上小手的动作,她还经常与我分享展示自己后的喜悦。这说明了孩子把我的夸奖和建议都听了进去,她会越来越自信。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