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诵读经典,让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诵读经典,尤其是经典诗文,对于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提高语文能力,尤其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内化魅力 提升文化自信
经典诗文及经典诗文诵读的魅力,必须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在诗的国度,作为初中生,在小学六年的基础上,基本上已经能够明确作为国粹的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经典诗文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思想情操。对经典诗文进行诵读欣赏、探索其中的文化内蕴、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经典诗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魅力应让学生们内化于心。经典诗文凝练的文字、独特的平仄格律、短小又深邃的意境、感人至深的真情真意……这些都能使学生们在赏心悦目、娱情怡志中,在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品味之余提升文化自信。
滋养兴趣 陶冶高雅情操
诵读经典诗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在教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仅学校公众号发表的《经典诗文诵读》栏目就有近600期,另外还有《小古文诵读》《经典我来诵》等栏目。在一篇篇、一遍遍的诵读中,学生们学会自主地去接触古诗文,感诗人之所遇、悟诗人之所思、与诗人共情。
如此将经典诗文诵读坚持下去,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语文学习能力。
明确方法 形成良好习惯
经典诗文诵读是学习的输入过程中最为高效的一环,这是一个入静的过程。教师在带着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同时,引领他们明确循序渐进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助力他们一生幸福。
具体诵读中,七年级侧重整体感知,能够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努力实现字正腔圆、读准字音、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读准节奏、把握好语速语调、重音停连合理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情怀和抱负。八年级可引导赏析经典诗文,从古体诗、绝句、律诗、宋词、元曲等不同体裁,分别采取“五读法”,即读通诗文——读懂诗意——读出情感——读精手法——读出自我,实现将诵读内化于心。九年级学生可在七八年级的基础上,引领激发他们自读自悟并赏析经典诗文的画面、意境和情感、手法,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在有了诵读的积极性的前提下,学生们便能自然地养成良好的诵读经典习惯。
课内课外 培养思维能力
经典诗文诵读中,教师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使学生背记、理解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
课内古诗文的诵读可以提高要求,既要有声情并茂的朗诵,又要有深入浅出的解读和赏析,通过精读完成古诗文的阅读及相关的学习任务。课外的拓展诵读,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如自诵、对诵、合诵、表演诵、表演唱等方式,全方位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感受美好 提升语文素养
在经典诗文诵读中,学生们根据作品风格在感受古诗文独特的节奏美、音律美和声律美的同时增加语言积累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诵读感悟中,学生们可以感知古代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于无形中得到人格的滋养。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们积极乐观的精神、温文尔雅的举止,在一篇篇的经典诗文诵读中培养谦谦君子、阳光少年、窈窕淑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