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濮阳市卫河小学(以下简称“市卫河小学”)组织开展了“探寻儒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红领巾寻访研学实践活动。
当日上午,市卫河小学红领巾队员们来到了公西华故里——公西集。据史料记载,公西集历史文化悠久,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公西华就是该村人。相传,“二十四孝”之一《鞭打芦花》,闵子骞单衣顺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公西华、闵子骞都是孔子的高徒,在“七十二贤”之列。公西集村人为这两位圣人建有“二贤祠”,儒学文化在这里非常厚重。
市卫河小学红领巾队员们聆听了公西华的生平事迹。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公元前509年生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渠村乡公西村(村南尚有唐明皇御封公西华和闵子骞同奉的二贤祠)。在孔子弟子中,公西华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
随后,讲解老师向队员们讲述了二十四孝之一《鞭打芦花》的故事。
进入孔子学堂,参观孔子像、聆听孔子生平事迹、沐浴儒学文化之风。不学礼、无以立。市卫河小红领巾队员们修习儒家揖礼,体悟“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礼乐文明。大家在孔子像前整肃衣冠、行拜孔正礼,体悟尊师重道的儒家文化,树立“仁义礼智信”正确的三观。
当日下午,市卫河小学红领巾队员们来到公西集国学馆,聆听“韦编三绝”的历史故事。“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队员们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方法,手持竹简专心制作。
接着,市卫河小学红领巾队员们来到了渠村黄河分洪亚洲第一大闸。渠村分洪闸规模宏大、雄伟壮观,闸分56孔,代表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共图强。亚洲第一分洪闸有咱们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芬兰、日本、孟加拉国等国的水利专家先后参观考察,是广大学生了解黄河、认识黄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卫河小学红领巾队员们在此沿闸参观并在黄河母亲像前合影留念。
本次研学之旅,是一场虔诚的学习之旅,是一节别样的启智课堂。市卫河小红领巾队员们在本次活动中开阔眼界,于课堂之外感受文化的传承、触摸历史的温度、启迪心灵的智慧。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