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下午,濮阳市第八中学举办了一场“围炉夜话”的读书分享活动。老师们精心准备,互相交流这个寒假里的成长。
第一位分享心得的是教师王梦琴,她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教育家,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不仅学生需要阅读,老师也需要阅读。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智力会得到发展。通过阅读,学生学会了思考、爱问为什么、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阅读,学生本来需要掌握的知识、需要记忆的知识就变得十分容易了。阅读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手段。教师通过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快速成长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阅读,能让我们的思想不断地丰富,能让我们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的话,能让学生更加尊重。
教师常志丹从自身经验谈起,她认为自己常抱怨没有时间。每天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时间从哪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她答案——文中有一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那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她说自己课堂上有时候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够充分,“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
教师苗苗也深有感悟,她说自己最害怕的就是在讲台上突然大脑空白,不知道接下来该讲什么的时候,短暂的几秒空白就感觉很恐慌。究其原因在于自己知识储备不够。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养成阅读的习惯,用心备课。作为语文老师,就是用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教案,让课堂变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教师的任务还是传道、授业、解惑?不,不是,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爱,设法使他们的热情熊熊燃烧起来。
教师王静的心得是这样的:她说自己上一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心情会十分愉悦;上得不好,就会闷闷不乐。直到下一堂好课的完成,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才会缓解。那怎样才能上一堂妙趣横生的课呢?最初她认为学识渊博,妙语连珠,极富个人魅力的老师是上好一堂令人感兴趣的课的关键,但后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观摩名师教学视频后越来越觉得教必须以学为主,课堂也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思考、兴奋、发现、惊讶、体会、创造、自豪”等等这些关键词,无一不是让学生做课堂上的思考者、发现者、创造者,这才是上好一堂有趣的课的关键。
教师李晓洁分享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谈了谈对这条建议的感悟,李老师认为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就要先变成什么样的人。因为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李老师又从阅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两方面来分享。李老师还把苏霍姆林斯基让大家一个月要读三种书推荐给大家。一本是有关学科方面的书、一本是青年榜样的书,一本是关于人的心灵的书。
教师高安提到:优秀的学生大多相同,尚需努力的学生各有各的不同,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教师也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对于后进生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一味地处罚和说理不能真正触及到后进生的灵魂,反而会拉大他们与老师的距离,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静待花开。
朱笑笑老师也谈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阅读和后进生的培养。真正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她认为只有真正地尊重学生,跟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地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在多条建议里提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学生阅读得多,他学得就会越多。
最后教师许璐先分享了读书这件事带给她的变化。读书让她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也让她对生活中的时间有了更好的规划。许璐对阅读有不同的感悟,她认为阅读需要学生日复一日地去读,最终让学生形成半自动化阅读,让学生每天都想着去读,从中找到乐趣,并改变学生的生活;教师通过阅读填充自己,教师不能只做教材的搬运工,教学大纲只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学习的更多。
校长孙绪宪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借助问渠坊这个平台把书读好,通过读书学习助推大家快速成长。副校长景德富对这次读书交流感到欣喜,欣喜的是大家对坊主安排的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并将任务变成自觉行动去落实。
李君岩、聂红亚
新闻热点